来源: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撰文:周雄飞编辑:子夜“如果日本政府继续计划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那么日本制造商很可能会在汽车产业中‘失去优势’。”在近期举行的JAMA(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议上,参会人员正讨论是否举办东京汽车展览的间隙,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在他的发言中说出这样的警告。
丰田章男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上,图源环球网
而类似的警告,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发出。
早在去年底,他一边以“发展电动车对环境意义不大,反而会使二氧化碳排放更严重”的言论唱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另一边跑到社交媒体上嘲讽特斯拉的股价存在水分,并表示后者没有能力改变世界。无独有偶,同为日本汽车产业关键人物、曾任本田汽车社长的八乡隆弘也表达过同样的看法。这样的警告,在外界看来,虽然有悖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但依然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附和,部分原因是由于丰田和本田在燃油车市场上有着难以超越的霸主地位。自燃油车行业发展以来,日系车企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玩家们,在一些车主讨论群或者贴吧中也能时常看到用“靠谱、质量好、没有太多毛病”等语句来评价日系车。好的口碑,自然保证了销量。从去年的燃油车众多细分市场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实例——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系车企都稳坐于中国及全球汽车市场的前列。然而,这样的优势并没有延续至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行业自年发展以来,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车企相继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无论从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亦或者是燃料电池汽车都有布局,但在市场上的声量却没有多少。在去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日系车企不仅被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甩在身后,而且被同是传统燃油车企的大众、宝马和奔驰等超越了几个身位,只能排在十名开外;在具体车型榜上,更是只有一款车型入榜。这样看,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系车企,已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没落到了丰田章男口中的“失去优势”地位,甚至沦落到失去姓名的地步。那么,这些车企是如何从昔日的燃油车霸主,跌落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泯然众人矣”?1
“日系为王”的燃油车时代
“比美系便宜,比德系耐用”。提到日系燃油车,一般懂车的人及业内人士都会说出上面这个评价,毕竟耐用、便宜和毛病少,已成为了日系汽车给世界消费者们的印象,凭借这些特点,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系品牌,在国际汽车市场中已成为无法取代的一股势力。而这样的优势地位,最早却是以模仿起步的。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始于二十世纪初,彼时日本国内对于汽车还没有成熟的概念,但随着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汽车企业踏上日本土地,并带来各自的汽车产品,让日本民众对于汽车的理解有了质的提升。仅仅年一年,福特就带了近两万辆modelT车型来到日本,并在日本横滨直接建厂开始生产汽车。原本并不重视日本市场的通用与克莱斯勒,也都在日本设立了专门的汽车销售部门。福特T型车,图源福特中国官微随着越来越多的欧美车企相继进入日本,也迫使日本政府开始思考汽车工业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来扶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了政策的驱动,五十铃、三菱、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等日本本土汽车品牌在那几年相继成立起来。由于没有造车经验,这些公司不得不以模仿欧美车型来“边造边学”。年,一辆克莱斯勒Airflow被开进了丰田纺织厂(丰田汽车前身)的仓库里,靠着放映机录下的福特生产线场景,场内的员工开始学着拆解起这辆车,很快搭载着自主仿制的3.4LTypeAI6引擎和三速手动变速箱的丰田AA在两年后上市。与此同时,日产也在福特modelT为原型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搭载CC引擎和三速手动变速箱的DatsunType11,上市之后加上政策的扶持,一度成为了日本的“modelT”。但由于欧美车企的制衡,这些本土车型并未成功打开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福特等欧美车企接连被迫退出日本市场后,丰田等本土车企才开始得以发展。二战后的日本,经历了十年复苏后,在年被战火暂停的汽车工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不过,对于那时的日产汽车而言,依然走的是“引进技术”的路线。年,日产正式引进了奥斯汀公司的A40小轿车生产线,并在三年后推出了%国产化的“DATSUN”型轿车。丰田原本也想通过引进福特的轿车生产线来生产轿车,但最后这一合作并未达成,丰田只能走上自研的道路。为了能更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丰田在造车前做了一番市场调研后发现,基本存在一个需求——一辆耐用、省油和小巧的轿车。对此,丰田在年10月推出了一款满足以上需求、名为“皇冠”的小型轿车,该车型一经发布大受欢迎,之后的几年,日产和本田也相继推出了蓝鸟和N等畅销车型,一举占据了日本汽车市场将近90%的份额。丰田“皇冠”,图源丰田中国官微完成对于本土市场的统治,这些日系汽车品牌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凑巧的是,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直接的影响就是油价飞涨,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年美国国内的油价为4.17美元/桶,到了次年就上涨3倍到了12.52美元/桶。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由于油价太高,美国民众纷纷放弃了油耗过大的美系车,转而选择油耗更低的日系车型。就以本田civic为例,年登陆美国市场时年销量为3.2万辆,次年销量为4.3万辆,第三年爆炸式的直接突破十万辆。与此同时,丰田、本田等车企正如昔日欧美车企去日本开设工厂一样,在那些年纷纷在美国建厂造车,三菱合作克莱斯勒、马自达合作福特、铃木合作通用。在此基础上,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日系汽车品牌并在年前完成了对北美市场的全面布局。实现这些成绩后,这些日系品牌并不满足,将目光盯向中国市场。丰田、本田和日产等品牌在年前后陆续进入中国汽车市场,面对这一无比庞大的市场,这些车企选择采取“双合资”的形式来打开市场。这一形式简言之,就是这些日系品牌与国内上汽、一汽等车企以对等股权建立合资车企进行生产和售卖汽车。由于日系车企与国内本土车企合资生产的车型依然以性价比,低油耗为特点,与国内-年汽车普及初期的需求高度吻合,由此市占率大幅提升。据盖世汽车统计数据显示,年日系车占国内乘用车市场份额为15.24%,而到了年这一份额上升至30.79%。这之后,由于受到中日摩擦的影响,日系车在年国内市占率下滑,但这之后又很快回升,甚至在-年国内汽车销量弱势的情况下,丰田、本田等合资车型市占率却仍然大幅度提升。到了去年,日系合资品牌依旧占据国内汽车市场主要位置。据乘联会数据,年国内合资汽车市占率排名中,德系以25.5%的市占率排名第一,日系紧追其后以24.1%排名第二。而在全球范围内,日系车的地位同样不易撼动。据研究机构IHSMarkit的数据显示,年全球主流车企销量排名中,丰田以.8万辆占据第一,日产、本田也分占第三和第六的位置。年国际主流车企全球销量,数据来源于IHSMarkit,连线出行制图对此,《日本经济新闻》以“在传统汽车市场,日本企业显示出压倒性的优势”来进行报道。然而,这样的优势并没有延续至新能源汽车市场中。2日系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大早赶晚集”一场石油危机,虽然使日本汽车产量成功超越美国,但也让前者处于危机的波及之中。由于那场危机将近持续了三年,接连引起了二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据彭博社统计,美国在-年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而作为岛国的日本更是下降了20%以上。日本政府对此深受震动,决心加速推进电动汽车研究计划。年4月,日本通产省制定了到年量产2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即电动汽车研究计划1.0。由此,日本也成了全球为数不多如此早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国家。在政策的驱使下,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陆续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方面开始布局,而这其中,日产相较于丰田和本田、甚至比政府政策都更早在电动化方面进行布局。早在年,日产就联合东京电动汽车公司推出了日本首款电动汽车——TAMAEV,该车型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达65公里,在当时算是比较优秀的成绩。有此基础后,日产开始自研电动汽车。日产TAMAEV,图源腾讯科技年,日产推出了首款自研纯电动车型EV4-P,并开展了一系列极为严苛的碰撞测试,开创了纯电动汽车碰撞测试的先河。而在十年后,日产再次推出新纯电动车型MarchEV。据了解,MarchEV是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异步电动机的纯电动汽车,相较于当时其他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转动惯量小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纯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而这款电动机已被特斯拉、蔚来等主流车企装配至产品中。这之后,日产继续在纯电动这条路线上进行布局,并在年再次推出新车型——PrairieJoyEV。而就在这同时,丰田和本田两大玩家才缓缓登场,开始了向电动化方面的布局。年,丰田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电动汽车企划部”的部门,相比于日产直接选择了纯电动路线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丰田却在刚开始就陷入纠结之中——到底是走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氢燃料电池之路在一番讨论和取舍之下,丰田做了一个在业内看来较为大胆的决定——三条路线全做。这之后,丰田率先启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项目,并在年后推出了两款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1和FCEV-2,续航里程分别达到了公里和公里。与燃料电池汽车同步进行研发的还有混合动力汽车。年,丰田设立了BEVF部门,作为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部门,并在两年后发布了代号为NHW10的第一代丰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Prius”。丰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Prius,图源丰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