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億元(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同比增長19.6%;折合.6億美元,同比增長25.2%。“這是近十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在22日商務部召開的“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及穩外資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如是說。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和“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商務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穩外資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全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引資品質不斷提升。
引資亮點多多
前9個月,在近十年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同時,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實際使用外資更是實現了“雙增長”: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2.5%;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扭轉連續兩年同比下降態勢,增長1.9%。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9.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5.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3.4%。
在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看來,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體規模保持快速增長,且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保持同比高速增長,這說明中國持續實現了高質量利用外資的目標。同時,中國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也使得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熱情高漲。眾多外資企業依靠在華投資獲取了豐厚的經濟回報,中國也日漸成為全球資本避險趨利的港灣。
的確,今年以來,一批外資大專案在中國落地或增資,為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高增長提供了支撐。據宗長青介紹,今年,新設或增資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專案達到個,同比增長56.6%。“廣東惠州埃克森美孚化工、江蘇鹽城SK新能源、湖南長沙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上海開市客超市等一批標誌性大專案紛紛落地或增資。”
除了大專案,多個開放平臺對引資的帶動作用也非常明顯。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31.9%、38.6%,北京等5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試點地區服務業吸收外資占全國服務業吸收外資34.1%,國家級經開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7%。
有分析人士稱,在美國等一些國家採取了大劑量的寬鬆政策後,貨幣持續出現貶值跡象。在全球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美元等貨幣的貶值使得中國對外商投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大量的流動性資金湧入中國市場。而中國市場不僅有充裕的勞動力資源供給,同時又有非常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加之市場優勢,使得外商投資紛紛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增加市場全球型的外商投資值得期待。
工作推進扎實
今年2月,商務部召開全國外資工作會議,印發《關於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全年22項重點工作舉措。9月,再次召開外資工作座談會,就具體舉措進行交流推動。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為確保完成全年穩外資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宗長青介紹到,今年以來,在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方面,商務部落實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金融領域加快開放步伐,並會同發展改革委進一步壓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在建設開放平臺方面,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佈實施;報請國務院批准增設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4個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地區,新設1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方面,發揮商務部支持地方招商引資聯動機製作用,舉辦服貿會、中博會、投洽會等重大投資促進展會,開展“進博會走進地方”、“跨國公司西部行”等促進活動,推動更多參展商變投資商;在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方面,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及其重點外資專案工作專班作用,加強上下聯動,協調推動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困難問題餘項,累計協助安排2萬多名外籍人員入境,保障外資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在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方面,落實外商投資法,開展新一輪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清理。落實《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指導地方完善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和網路,加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
宗長青透露,考慮到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吸收外資實現較快增長,如無特殊情況,預計全年吸收外資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按美元計有望超過億美元,實現穩定增長,能夠實現全年穩外資目標。
來源: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