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91014/7534559.html来源:36氪「未来汽车日报」作者
程潇熠7月下旬,王乐离开那天,蔚来北京已经不招人了,办离职手续的人比往常要多。手续办得很快,以至于她内心还有一丝不舍。但在拿到离职证明的瞬间,她一下感觉“自由了”。自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将启动末位淘汰制以来,裁员的阴霾始终笼罩在这家知名度最高的造车新势力上空,也压在每一个离开或打算离开的员工心头。再加上分拆NIOpower独立融资造血、出售FE赛车队等消息,种种迹象表明,这家肯为用户一掷千金的公司没钱了。一时间,无数种猜测如潮水般涌向这个“只有4岁的孩子”,其中不乏质疑与唱衰。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和这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聊了聊。“拉数据,看业绩,裁员是不定期的。”王乐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有人不安地预测优化比例将达到30%左右,有人觉得适当的优胜劣汰对公司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有人。但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认定,“李斌是个好人”。友商的HR则摩拳擦掌做好了挖人的准备,因为“李斌招的人都很厉害,蔚来人整体素质不错”。一两年前,她曾不止一次地向蔚来员工伸出橄榄枝,但根本挖不动,“他们都觉得蔚来能成功,大家想赌一把”。“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何况造车这种烧钱的事。”王乐离开了蔚来,但她始终相信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感激这段人生经历。这不是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而是关乎选择和新生。有人奔向新的未来,有人继续为理想坚守。对他们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那时我们雄心万丈,觉得蔚来就是中国的特斯拉”从蔚来汽车跳到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看着大家傻开心,充满迷之自信,我挺难过的。这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到蔚来时的场景。大家热情高涨,浑身都是力气,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那是在年,我离开待腻了的传统车企巨头,想到互联网公司看一看,正好蔚来标榜要做一个“革命者”。面试我的是一个互联网人,他在我面前强撑着装作很懂车的样子,但是很苍白。我开玩笑说,第一次见到这么不懂车还说得这么一本正经的人。那段时间蔚来快速扩张,一口气从大众、克莱斯勒、观致挖了很多有整车背景的人才,我在蔚来遇到过很多前同事。这些互联网人很天真,但天真的人最容易爆发战斗力。蔚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办第一场NIODay的时候,观众像买手机一样买车,几分钟好几万单,连后台的订单系统都被压爆了,那种疯狂让人难以想象。投资机构排着队要给蔚来投钱,托人找关系也想投进来,那时主动权在蔚来手里,机构名字响当当的才能投。虽然有时候工作节奏是,但在那种自我感觉能改变世界的状态下,根本不会觉得辛苦。闲暇时聊天,讨论的全是我们的股价什么时候超过特斯拉,我们什么时候把车卖到国外。虽然在蔚来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但我觉得蔚来是当时整个市场上最有趣的公司,那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那时我们雄心万丈,觉得这就是中国的特斯拉,甚至要超越特斯拉。当年真是意气风发,可惜这种亢奋的状态只持续到了去年年底。第一波交付后,蓝屏、失控、质量差等吐槽汹涌而至。到后来大家都慌了,用户怎么都不买?客观地说,蔚来打造品牌的能力和力度,国内没有一家主机厂比得上,可以说在上半场已经做到了一百分。蔚来有一句话叫傻傻地对用户好,落到执行层面更夸张。在上海中心开家高大上的店,结果去店里最多的是吹空调的大爷大妈。办活动特别舍得花钱,以至于用户觉得你们是不是傻,又送这个又送那个。问题在于,这些活动看上去很热闹,但对核心业务汽车销售没有实质帮助。要不是因为车烂,蔚来真是有机会的。蔚来第一批车主绝大多数是家里有两台车,买来玩玩的。但真正想出一款走量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