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针70万,国外只卖天价药真的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682437.html
一夜之间,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火了。

近日,广东一位母亲欧阳春兰因质疑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定价过高”,要求国家药监局公开该药采购方式和国内定价依据,引发舆论对这款“天价特效药”的热议。

随后又有媒体进一步质疑:“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国内售价高达70万,澳大利亚售价却只要人民币多元,在日本甚至近乎免费不收钱!并以此质疑药厂“价格歧视”,直斥药厂“何其狠也”。

(图片来源:新华网)

医药价格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多年来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70万与元,高达倍的价差,必然会撩拨起广大网民的敏感神经,对药厂一片倒的口诛笔伐。

然而,当怒火平息后,再重新理智看待这个问题,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01

其实,“药卖多少钱”和“患者掏多少钱买药”,并不是一回事。

而造成这两个概念区分的答案,你一定也很熟悉,就是我们大家普遍都具有的“医保”。

截止年6月30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已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并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医保支付,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和日本。

事实上,诺西那生纳注射液的政府医保采购价也并不便宜。拿澳大利亚来说,根据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披露的信息,其单支采购价格一样高达11万澳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患者自付费用为41澳元(约合人民币元),而澳大利亚医保每年为该药负担的费用约为2.4亿澳元左右,支出不菲。

(图片来源:新华网)

因此,澳大利亚人和日本人购买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便宜,并不是药厂把价格压下来了,而是两国政府在背后承担了药费的大头。天价药不管在哪国,药费都一样高昂。

那么药厂把救命药标价的如此之高,真的合理吗?

02

“一颗药成本只要5美分,为什么敢卖出美元?”

“因为那是第二颗,第一颗的成本是50亿美元”

天价的特效药,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医药企业用巨额的研发费用和漫长的研发周期换来的。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针对白血病的神药“格列卫”,也是由瑞士诺华花了14亿美金,整整41年才研发成功的。况且,即使投入了海量资源,在研发新药的路上,一样会有不小的失败可能,而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据版的《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欧美过去20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经验来看,始终存在着“投资十年、十亿美元”最后还可能以失败告终的“双十定律”。

即使侥幸研发成功,药品的专利保护期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年,药企需要在这段保护期内,收回研发时投入的巨额成本。[1]

高风险、高投入、低需求,如果再不允许制定高额单价支撑,市场化的药企怎么会有动力去研发新的“救命药”?

一味地苛责、强迫药厂低价售卖特效药,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无药可医。

03

医疗的费用负担,只能被转移,不能被消灭。

无论是用哪一种支付形式,药品和其他医疗费用其实大都是在患者、保险(医保或商业保险)、药企三方之间转移,针对天价的特效药更是如此。

从个人层面上来说,保险或许才是转移药品医疗费用的最佳工具。当需要负担特效药的天价费用时,有没有保险,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两回事。

如今不少的商业医疗保险,也被称为百万医疗险,一年只需要不到几百元,就能获得上百万的保障,产品性价比极高。当不幸罹患重疾后,医疗险也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可靠的援手,帮助大家报销不菲的医疗费用支出。

同时,不少医疗险还具备协助安排住院、发放住院津贴、同城免费送药上门等多项暖心服务,使大家遭受疾病折磨时,可以免去不必要的担忧,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痊愈。

短期来看,商业保险可以帮助大家有效的转移医疗费用风险。但就长期来说,探索一条由国家医保、商业保险、社会慈善、药企捐赠等多方参与协作,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扶持和投入,通过市场竞争压低成本和售价,才是未来罕见病患者群体等天价药受众的真正福音。

[1]数据来源:《专利法》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在与瑞华保险沟通后,我们也为粉丝们带了一波福利,通过下方小程序购买瑞华百万医保加,在瑞华优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cx/7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