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希望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第二,我们正在生产美国真正需要的汽车。这次广告运动一反过去以图片、文字说明的方法,而是刊登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不宣传产品,而宣传公司和它的前景,宣传事业,宣传公司的决心与能力。此外,艾科卡还刊登了另外一些广告,自问自答了一些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没有克莱斯勒,美国的经济情况会比较好吗?回答是如果克莱斯勒倒闭,整个国家失业率将上升5%;公司的工人、经销商和材料供应商加起来共60万人,一年国家就得为失业保险和福利开支27亿美元。
这些广告统统由艾科卡本人签字,以示以个人声誉来为公司担保。这些广告使所有公众意识到克莱斯勒的存在对社会经济的意义,以及如果让其倒闭可能会给国家、社会甚至本人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渐渐地社会舆论发生了变化,卡特政府与国会人士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在赢得外界支援的同时,艾科卡在内部也赢了工人的理解和支持。
艾科卡告诫工人们说:你们要是不帮我一把,你们也别想活着,我明早宣告破产,你们跟着就全部失业。艾科卡还向工人指出:只有当我们有利润时,才谈得上分利润;只有当生产率提高时,才谈得上增加工资;如果为多吃一口那越来越小的馅饼而拼命争夺,那么日本人就会陆续吃掉我们。
艾科卡对工人的争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工人对资方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他们的工资每小时减少了1.15美元,后来又减少了2美元。同时工会也站到了厂方一边,协助厂方一块管理起工厂来。
克莱斯勒终于走出了低谷,渡过了风险。在克莱斯勒终于又站稳了脚跟以后,艾科卡第一个行动就是召开记者招待会。他讲:先生们,从现在,克莱斯勒不再是急待钱花、正在挣扎或资金困难,这些词都将永远排除了。克莱斯勒比原定偿还期提前7年偿还了全部贷款。
现在克莱斯勒公司雄风重振,成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又一天之骄子。
“投之亡地”,“陷之死地”,令全员职工了解其无路可走的“绝境”。在生活需要的驱使下,奋起战斗,全力以赴,以十倍的英勇,百倍的坚韧,为企业搏出一条生路。“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案例分析如下:
困境逼出的良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