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是怎么把自己玩出中国消费者视野的

hello大家好,我是玩儿车派的穆较瘦。

克莱斯勒曾作为美国第三大车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打算进入中国市场,转眼50多年过去了,克莱斯勒成功的把自己玩出了消费者的视线。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事情还要从年说起。

年5月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同,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有效期20年。但其实在和北汽谈判期间,AMC就已经把自己近半数股份卖给了雷诺。换句话说,当时和北汽签约的AMC多少有点虚。上世纪70-80年代的AMC虽然号称全美第四大车企,但日子过得并不好,旗下车型过于单一,能走量的也就剩吉普家族,但70-80年代频繁的石油危机和越来越严苛的尾气排放标准,让吉普家族的日子也捉襟见肘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AMC自己都活着费劲,就更没精力去管北京吉普了。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北京吉普的切诺基,在签约之后2年零4个月才正式下线,这样的合作让双方都很难受,不过也没有难受多久,年3月,克莱斯勒花费15亿美元,获得了AMC的全部家当,包括与北汽合资的北京吉普合资公司,AMC这个吉普车型的缔造者,成功的领了盒饭,退出了历史舞台。克莱斯勒收购AMC的消息传到北京吉普,中方管理层在经历短暂震惊之后,反倒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克莱斯勒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资金实力上,都比AMC强。于是很快接受了克莱斯勒成为北京吉普新的外资方的事实。于是,北京吉普率先主动追加了资金投入,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动荡后,北京吉普从年开始终于有了稳定的产量。年计划生产的辆切诺基车型,在年初就被订购一空,北京吉普合资公司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克莱斯勒也拿到了分红,日子过得还是非常和谐的。就在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克莱斯克却开始了它的表演,名称叫做“美式傲慢”。作为美系三巨头排名老三的克莱斯克,托AMC的福,是第一个来中国市场吃螃蟹的,它的老伙伴通用和福特,都分别在年和年才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早期来到中国吃螃蟹的车企,无论是克莱斯勒、大众、标致还是大发,都遇到了合作之初的“信任问题”,技术和人员素质的巨大差异、国产化率问题等等,开局都一样,但是后期走的路,有的车企就开始“邪门”了。比如克莱斯勒。克莱斯勒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年对于克莱斯勒来说可谓好事成双,除了给北汽吉普“喜当爹”之外,长春一汽还从它这里买条发动机生产线。本来还想从克莱斯勒买一条道奇的生产线,但是克莱斯勒各种“作妖”,不仅把生意搅合没了,还把一汽得罪的彻彻底底。于是一汽转身就跟大众合作去了。大众能在国内成就“南北霸业”,克莱斯勒居功至伟。克莱斯勒在一汽这里吃了亏,那它长记性了吗?很遗憾,并没有。克莱斯勒对于北京吉普合资公司不仅继续傲慢,决策上还犹豫。成为中国早期合资品牌中死的最慢,死的最纠结的一个。从年,第一辆北京吉普切诺基开下生产线。到年北京吉普合资公司停产,20年的时间中,切诺基和基于切诺基技术在BJ上修改而来的BJ系列。是北京吉普唯一实现盈利的车型。年,北京吉普达到了产量、利润双顶峰,达到了年产2万辆切诺基和6万五千辆BJ,但是从此之后,北京吉普的利润就迅速下滑,并从年开始持续亏损,直到最后解散,中间从未翻身。这期间克莱斯勒干了什么呢?答案是:啥也没干。要说啥也没干也是冤枉了它。在克莱斯勒接手北京吉普的7年里,帮助北京吉普折腾出来了2驱切诺基、6缸切诺基,大切诺基,改进BJ、改进BJ,忙活一圈,就是没给北京吉普整出个新车型。是克莱斯勒肚子里没货吗?并不是,当年克莱斯勒收购AMC的时候,利用JEEP品牌和MPV车型大捷龙,在90年代初恢复了元气,除了JEEP和克莱斯勒品牌,旗下的普利茅斯和道奇等都有从大到小各种车型,都能挣钱,可克莱斯勒却偏偏给北汽吉普拿来了个曾经玩砸了的道奇。年,在道奇停产足足5年后,克莱斯勒跟北京吉普合资公司说:道奇的生产线带图纸,白送你了!咱们搞搞轿车吧。从技术上说,北京吉普的底子确实很弱,所以不管是市政府,还是合资公司,都在全力消化道奇的技术。并计划在年投产BJ7轿车。遗憾的是,随着年北京吉普销量由盛转衰,北京吉普无法突破年产10万辆的关口,这就意味着在那个年代,北京吉普不能通过国家经委的审核,从而获得生产轿车的资格。所以BJ7轿车最终流产了。北京吉普的失败,固然有北汽的问题,比如技术底子薄弱,打造不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本土化的产品,销售过于依赖政府和企业。但克莱斯勒的傲慢,才是杀死北京吉普的元凶。整个90年代,就是美系车企全面衰败,日系车企全面崛起的10年,日系车不仅性价比高,质量和服务也都优于同年代的美国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克莱斯勒做了两件事:一是退出新兴市场。既然打不过,那我就不玩了。二是和戴姆勒结盟,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案。克莱斯勒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奔驰车更容易卖到美国去,也让自己的品牌和旗下车型更容易卖到欧洲去。于是,克莱斯勒逐渐的脱离了中国市场。克莱斯勒和戴姆勒的并购,这一步操作,也间接的促进了北京奔驰的诞生。由于篇幅有限,下一次我再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爱恨情仇。克莱斯勒的傲慢是让其在国内市场难以存活的重要原因,做生意就做生意嘛,你说你傲慢个什么劲。又想赚钱,又看不起人家,面对这样的结局,我只能说:报应。我是穆较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cx/9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