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红海卷巨澜哪三家能笑到最后

面对高合的倒下,车企老总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实际上,高合刚诞生时,很多人是看好它的,认为它能打破外国豪车的垄断,是国产车的天花板等。

可市场是检验的最终标准。高合汽车上市几年,每年的销量就是几千辆左右。这样的销量,即使其价格高些,可一定会是大幅亏损的,盈利更不可能。这也就预示着其走不下去了,到了关门倒闭的边缘。

高合就要倒下了。在此以前,威马、恒驰、法拉第未来、观致、宝沃等就已经倒下了,还有一众连名字人们都不知道的初创车企胎死腹中。

面对这纷纷倒下的车企,现在还“活”着的车企的老总们会怎么想?是忐忑不安,还是战战兢兢?

汽车市场是一个标准的红海,波涛汹涌,巨澜翻滚。虽然不见舞刀弄枪,可同样杀得天昏地暗、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年,车企们“卷”了一年。到了年,大家以为可以歇歇,喘口气了。可没想到这一开年,价格战就又打响了,丝毫没有休战的迹象。

这价格战打响第一枪的是谁呢?是比亚迪和特斯拉。

比亚迪将两款车直接来了个瀑布杀,降幅达到惊人的20%多,其价格分别来到了8万和7万以下。

特斯拉当然也不甘示弱,直接来了个3连跳,不是跳高,而是跳水。这3次降价,幅度也很大。

两个车市的、特别是新能源车市的头羊的大动作,让其他车企顿时傻了眼。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跟,还是不跟?跟与不跟,都是两难。

跟着降价,对于有点实力的车企来说是利润减少,对于一般的车企来说是亏损,对于原来就亏损的车企来说是大亏。

不跟着降价,而坚守自己原来的价格,那很可能蛋糕就被别人抢去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销量少了,同样会出现利润减少,或亏损,或大亏的问题。

不论哪种情况,对于后排的车企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考验,搞不好就要关门大吉了。这正如某车企负责人所说的那样,头部企业的降价,可以看着是对中小企业的“绞杀”,看似是“老大”“老二”打架,可打死的却是末尾企业。

比亚迪和特斯拉有自己的技术、品牌,有完整的产业链,他们有实力,有行业定价的”话语权”,有降价的“资本”,降价不但能让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仍能盈利,甚至盈利还会增多。而那些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没有自己的产业链的车企,特别是本来就亏损的车企,降价无异于“自杀”。

经过这样激烈的价格竞争,还有品牌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等,大浪淘沙,最后“卷”得也就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头部品牌。

很多汽车业发达的国家,当初也是有很多车企,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部分被淘汰了,剩下的就只有几家了。

如美国主要有3家: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主要有3家:宝马、奔驰、大众。日本主要有3家:丰田、本田、日产。法国主要有3家:雷诺、标致、雪铁龙。韩国主要只有1家:现代。等等。

中国汽车企业为数众多,有一百多家,据说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车企加起来都多。中国目前的车企情况大致如下:

国企: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江淮、华晨等。

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众泰、海马等。

新势力车企:理想、蔚来、小鹏、问界、零跑、哪吒、小米等。

车企众多,必然“卷”得厉害。

中国车企如果如上述国家车企一样,经过激烈竞争,若干年后,每类只剩3家,分别应该是哪3家呢?如果再竞争,全国只剩3家,应该是哪3家呢?

谈谈你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gy/13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