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买来的“危机”时代
前言:本人去年年底差点有幸进入吉利参与这场轰动全球的收购案,不过差一点机缘因此无缘亲身参与,只能成为一名旁观者。不过这次李书福斥资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5倍于此前收购沃尔沃轿车的价格,而且汽车发明者奔驰在汽车领域的地位和商业价值,与沃尔沃轿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引发国内外如此大的轰动也是正常的,甚至引发了德国政界的密切。对于这种大事件,国内媒体怎么追捧报道就不为过了,毕竟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过程中符号性的一次事件,是值得整个汽车界,甚至是整个商界鼓舞的。因为一些机缘,笔者与吉利财务、国际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物有所接触,因而笔者有兴趣,或许也有资格讲几句不是废话的废话。但事先声明,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一事上,笔者未与吉利方面有过任何交流,仅是个人言论。
正文:
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沃尔沃轿车、马来西亚宝腾、莲花跑车、沃尔沃卡车、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最近又有报道称李书福准备亿美元收购菲亚特克莱斯勒71%股权,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全球汽车领域成为超级买手,堪比横扫巴黎老佛爷的中国大妈。“只要我心中所爱,世界皆在我手”,收购沃尔沃的成功令李书福内心是自信的。
从二级市场悄无声息地购入股票从而成为汽车发明者奔驰的第一大股东,李书福近段时间成为了全球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从德国总理默克尔欢迎李书福的回应,到国内商业教父柳传志亚布力论坛力捧李书福收购奔驰股权,甚至在全国两会上,李书福收购奔驰也成为企业界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人李书福接棒此前不久发射火箭的马斯克成为头条商业人物。
二十年前人称“汽车疯子”的李书福,驾驶着吉利小船在中国车市巨浪中几番折腾终于化身巨轮的舰长,正如柳传志17年前预言的“李书福可能要脱几层皮才能达到目标”。
柳老爷子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眼光可谓独特,在大家纷纷不看好这位台州个体户造车的背景下,说了一句十分积极而又有所保留的预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不知道李书福收购菲克集团能否成功,但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CEO马尔乔内的“神预测”全球汽车只能剩下5-6家。老马预测,世界市场留下一家美国企业,一家德国企业,一家欧洲日本企业联盟,或许这个联盟还有美国伙伴,一家日本企业,一家中国企业,以及一家有潜力的欧洲企业。
马尔乔内警告说,电动汽车可能威胁到当前汽车行业的生存能力,这应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对汽车工业的优势整合。在老马看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在未来会更明显,传统车应该抱团取暖。这也是他促成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后,又一厢情愿地厚着脸皮去求大众和通用合并的目的所在。老马的四处撩拨勾搭最终没能取得任何进展,反而遭到各种打脸式嫌弃,毕竟现在他们并不是当年处在危机的克莱斯勒。
现在看来,李书福反而最有可能成为完成老马合并构想的两个人选之一。另外一位则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CEO戈恩。值得一提的是,戈恩先生与李书福此次收购股权的戴姆勒董事长兼CEO蔡澈有着相似的职业履历,都曾在收购合并的对方企业担任一把手。戈恩在成为雷诺-日产联合CEO前,曾日产担任总裁,依靠日产自身动能迅速扭亏为赢,成为令整个日本工商业界钦佩信服的狠角色。而蔡澈先生曾在戴姆勒收购合并克莱斯勒后,担任克莱斯勒CEO,不过最终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抛售克莱斯勒汽车宣布这场合并以失败告终,戴克集团也改回戴姆勒原来的本名,而蔡澈也从美国回到德国。
因此,蔡澈非常清楚合并的难度,以及带来的危害。这也解释了这位“八字胡”老爷爷当下还没有对李书福明确表示欢迎,反而对今后奔驰和沃尔沃在乘用车以及卡车领域之间竞争表示了担忧。
值得一提的刚刚发生不久一个小插曲是,由于吉利成为戴姆勒的最大的股东,吉利旗下的沃尔沃轿车CEO还被迫辞去了沃尔沃卡车集团(吉利持股)的董事席位,因为担心沃尔沃卡车的商业机密被泄露给戴姆勒,毕竟吉利在戴姆勒的股权比例比在沃尔沃卡车的还大一些。
我想戴姆勒势必同样也持有类似的担心,毕竟沃尔沃和戴姆勒是全方位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商用卡车方面二者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这也是目前戴姆勒目前并未明确表明给吉利一到两个监事席位的原因所在。按照德国法律,持有近10%股权的股东是有权在下一次股东大会召开前获得一个监事席位。欧洲公司的治理架构中,监事会相当于中国的董事会,董事会则是相当于国内的经管会。
霸王硬上弓,或许十多年前的李书福可以那么干,但如今“几番生死,几番沉浮”后的他是绝对是有大智慧考量的。这就是为什么李书福在应得的戴姆勒监事席位一事上做出高姿态的原因。李书福对德国媒体称,“我尊重戴姆勒的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我从未要求过(戴姆勒)监事会席位,这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
这显然是李书福以退为进的高姿态。熟悉沃尔沃整合过程的人都知道,当初沃尔沃瑞典方面是不愿意和来自中国的低端品牌吉利扯上任何关系的,仅希望吉利和李书福是一个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以至于李书福不得不多次表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中国民营造车领域一直有一个“南李北魏”的说法,南有吉利李书福,北有长城魏建军,二者均开创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豪华品牌,分别为LynkCo和Wey。李书福相信自己,也相信时间会带来信任和改变。
如今的沃尔沃已经开始充分反哺吉利,令吉利坐上中国自主品牌的头把交椅。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的工会也有过积极交流,他们从沃尔沃工人那里得到了李书福非常积极的评价。要知道六年前,李书福在沃尔沃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随后通过吉利团队以及媒体建设性舆论的努力,他们开始更多倾听李书福的智慧,并且有效执行,实践中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经济回馈。
李书福以退为进的表态很快便得到了奔驰的积极回应。在日内瓦车展上,戴姆勒CEO蔡澈表态,对吉利集团作为戴姆勒新股东给予欢迎。而对吉利与戴姆勒未来是否会有进一步合作,蔡澈指出,双方能否达成任何行业性的联盟,取决于戴姆勒已有的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是否同意。“我们希望能够跟我们中国合作伙伴(北汽)保持一致。”蔡澈表示,如果北汽同意,那么跟吉利就什么都能谈。
其实,蔡澈和李书福都是具有很强危机意识的人,也是对未来很大具有很大野心和梦想的人,他们不久后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戴姆勒作为汽车开创者和豪华车老大,正是怀着对未来不确定才投资了特斯拉。与李书福一样,蔡澈亦是一位极富远见的企业家,笔者在年法兰克福车展奔驰看到这位八字胡老爷爷的气场,他的光头是整个展馆最闪耀的灯泡,果不其然奔驰引领的豪华时代再次开启。
笔者相信,吉利和奔驰的融合也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个时间或长或短。结合媒体报道和吉利官方披露,吉利此次收购奔驰股权的90亿美金全部是海外资金,这意味着大部分是金融借款。这是吉利在国内高速成长以及成功运营沃尔沃带来的信任值,但这笔资金却与支持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国内政府资金不同,并不是什么低成本和高容忍度的资金。
李书福如果想要赢得这场战斗,就必须和时间快跑,快速而又从容地实现与奔驰“1(吉利)+1(沃尔沃轿车和卡车)+1(戴姆勒)大于3”的成绩,而不是引发沃尔沃和戴姆勒两大集团的勾心斗角。
曾经有一位亦师亦友、跟李书福有所交集的人物跟我讲过,吉利财务管理很难,李书福野心和梦想都很大,但头寸却又有限,这就需要非常强大的资金杠杆来撬动,因此压力山大。笔者也曾认识吉利几任CFO,略微了解一点吉利的财务体系和金控体系,可以说这个团队均是抗压能力很强的人,小心维持着李书福的梦想以及吉利的快速扩张。
李书福在这个受智能新能源汽车激烈冲击的危机时代,以他独有的买买买模式探索着自己和中国汽车的出路,这既令吉利一直绷着弦在危险边缘前进,也创造着新的生机。但愿舒服哥继续保持着“大吉大利”的好福气,如果他能够成功,这也是中国汽车界的福气。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QQ营销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