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小提琴演奏早期录音(-)
郑延益丨年小提琴演奏史(上)丨年小提琴演奏史(下)
浅谈小提琴大师的演奏风格
导读:小提琴的演奏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并且高雅脱俗的音乐艺术,近一世纪来,小提琴的演奏艺术在近代和现代的艺术家手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提琴大师的演绎风格具有多变性、特色性演奏风格的准确把握性,他(她)们演奏的作品篇篇都是精华之作,他(她)们是小提琴艺术领域中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通过对这些艺术大师的深入了解,你将逐步发现每个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都能获得最高价值的体现,对我们今后的小提琴演奏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克莱斯勒《爱之忧伤》(小提琴独奏帕尔曼)
克莱斯勒(FritzKrislr,-)是新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更新的第一人。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2岁在巴黎音乐学院比赛获第一名,23岁在维也纳举行首次个人音乐会,两年后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并且自己谱写该曲的华彩片段。他曾于30年代来到中国上海。他在技术更新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在左手上,他突破了当时仅在慢速演奏的部分揉弦,强调在快速演奏和分弓演奏中也需要揉弦,这种历史性的创新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左手传统,为音乐演奏的歌唱性更加完善。同时,他又强化了滑指技术的采用,在伊萨依的基础上采用滑音换把,用二、三指代替四指揉弦,因此能得到更加圆润的音色。这种替换方法在我们今后的演奏中较为实用。
埃尔曼演绎维尼亚夫斯基《爱的罗曼史》
浪漫主义演绎的代表人埃尔曼(MishaElman,一),被后人誉为20世纪中最有代表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之一。他是一位犹太血统的俄裔美国小提琴家,幼年时就获得“神童”的称号。8岁时就演奏贝利奥的《第七小提琴协奏曲》,13岁就被誉为天才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风格准确、细腻,并且精美华贵,从来都不为单纯的炫技和肤浅的速度表现演奏。他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将精湛地技艺与强烈的音乐内涵结合在一起,达到彼此融通的演奏境界。埃尔曼的一生中几乎将当时所有的小提琴作品都精湛的体现过,代表性的演奏多数为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如: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成为他演奏艺术的化身,是当时最为权威的诠释。
埃尔曼是一位感情丰富的音乐家,他不仅能吧内心的情感与准确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惊人的演奏气质,是一位伟大的、魅力无穷的浪漫主义大师。
现代提琴艺术之神海菲茨(JaschaHiftz,-)。俄国美籍小提琴家,具有犹太血统,7岁时演奏门德尔松的《小调协奏曲》,11岁在维也纳和莱比锡等地演出,20年代曾到中国演出。海菲茨的演奏艺术活动极其丰富,并且是一位室内乐演奏大师,与大提琴家皮亚蒂格尔斯基、中提琴演奏家普利罗姆斯、著名的钢琴家鲁宾斯坦一起组成超水平的室内乐重奏组,演奏了大量古今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使室内乐演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演奏方式在某些方面极为独特,演奏速度极快,甚至快于其他演奏家一倍以上,尽管如此快的演奏速度,却丝毫损害不了他的魅力性演绎。对于快速跳弓、连顿弓、飞跳弓、抛弓技术的掌握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多快、多难的乐句他都能够清晰的演奏,并且保持极为精确的音准,在这点上,他可以说是古今最为突出的演奏家。
海菲茨的左手具有各种滑指技巧,并且他的揉弦变化丰富,他的揉弦技术与右手绝妙的运弓结合一起,成为他演奏风格中的突出标志。他一生演奏了几乎所有的小提琴作品,并且能够背谱演奏数十部高难度的小提琴作品,这是几十年的刻苦训练的成果。他对作品总是反复推敲、不断改进,直到最后找到理想的演奏方法为止。海菲茨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值得怀念的音乐巨人。
在他们之后,又不断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演奏家,如:米尔斯坦(NathanMilstin,-)、小提琴艺术史上的超级巨星大卫·奥依斯特拉赫(DavidOistrakh,-),天才大师梅纽因(YhudiMnuhin,-),现代技巧大师里奇(RuggiroRicci,~),刚劲有力的风格代表科岗(LonidBorisovichKogan,-),当代小提琴王帕尔曼(ItzakPrlman,-),全能大师朱克曼(PinchasZukrman,-)等等。
鲁杰罗·里奇是意大利裔美国小提琴家,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岁开始跟随珀辛格学习小提琴(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师出同门)10岁即在旧金山公演,被誉为神童。11岁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极大的成功。二十世纪30年代,里奇前往柏林学习,得到皮阿斯特罗和库伦坎普夫的精心指导。年8月6日,鲁杰罗·里奇(RuggiroRicci)这位受人敬仰的小提琴大师在加利福尼亚棕榈泉的家中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94岁。里奇属于炫技型演奏家,爆发力强,有着惊人的速度和技巧。他演奏帕格尼尼、萨拉萨蒂等技巧性很强的作品,大都洒脱流畅、极为自如,颇具个人特色。
科岗,年11月14日生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年12月17日卒于莫斯科。早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年获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同年访问中国,在北京、上海举行音乐会,后在欧美及远东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演出,赢得国际声誉。他与钢琴家E.G.吉列利斯、大提琴家М.P.罗斯特罗波维奇组成的三重奏团,演出了大量古典室内乐作品,深受好评。科岗的演奏纯净而精确,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深刻揭示和表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作品的神韵。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年获列宁勋章。
女性的小提琴家有奥地利维也纳的小提琴家莫里尼(EricaMorini,年1月5日-年10月31日),英年早逝的美国小提琴家内弗(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她是恶魔,她夺冠“实至名归”丨她演奏的维尼亚夫斯基协奏曲有着难以置信的力量感和强度”),波兰的小提琴家埃达?亨德尔(IdaHandl,年12月15日—),波兰华沙的小提琴家万达?维尔科米尔斯卡(WandaWilkomirska,年11月1-),韩国的小提琴家郑京和(女王登顶丨震颤京师丨郑京和与巴赫同在丨郑京和访谈丨乐评人与乐迷评郑京和的巴赫丨要调动全部教养才能不呵斥指责错音的假内行从面前滚开),德国小提琴家索菲?穆特(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莫扎特的音乐就像是你心灵中的X射线,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丨穆特的两篇关于莫扎特奏鸣曲的访谈)。她们是小提琴艺术领域中绽放迷人的色彩和演绎完美艺术的杰出女性代表。
埃里卡·莫里尼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她的父亲是一位带有意大利血统的职业小提琴家,曾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校长,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奥地利妇女。莫里尼年幼时非常富有艺术才能,还是在四岁时,她就已经开始在维也纳的儿童舞蹈学校中学习跳舞了,与此同时,她的父亲发现了女儿在音乐方面所内涵的天赋,于是,小莫里尼从此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工作—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莫里尼在九岁时便开始正式登台演出,当时,她那与幼小的年龄不相符的娴熟演技,曾经感动了所有聆听过她的演奏的人,人们亲切而又激动地将她誉为“天才少女”。年,莫里尼在德国的莱比锡举行的“贝多芬音乐节”上,以极其惊人而完美的技艺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次演奏同样是由尼基什指挥莱比锡交响乐团协奏的。通过这次意义重大的演出,13岁的莫里尼更加确立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天才少女”形象。年,17岁的莫里尼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国土,这一年的1月26日,她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独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由博丹斯基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为她协奏的。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地的许多评论家都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们一致将她誉为“当代最优秀的女小提琴家”。
埃达·亨德尔只有三岁时,由于经常看姐姐拉小提琴,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亨德尔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进展速度非常快,不久,她就以出色的才能考取了华沙音乐学院。在学院学习期间,她投在了著名小提琴教授米恰洛维奇的门下。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的演奏技艺飞速提高并日臻成熟。年,年仅九岁的亨德尔以自己出众的才华,获得了学院颁发的金牌奖和胡伯曼奖。年,亨德尔以优异的成绩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同年在华沙举行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当时,她仅仅11岁。年,她随著名的伦敦爱乐乐团一起,来到了“文革”期间的中国进行访问演出。当时,她在北京民族宫剧场为中国的听众演奏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受到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欢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在听众的一再欢迎和要求下,为大家加演了一首中国乐曲《白毛女》,令在场的人们激动不已。亨德尔这次的访华演出,使当时正处在与世隔绝状态中的中国音乐工作者们得到了一次极好的学习、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因此说,亨德尔在当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成为了一位连接中西方音乐文化事业纽带的重要使者,她的这一特殊贡献,为她的整个艺术生涯添加了重要的一页。
万达·维尔科米尔斯卡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典型的音乐世家中,由父亲教授小提琴,后来进入了罗兹音乐学校,在这里,她跟随一位名叫埃琳娜·杜宾斯卡的波兰女小提琴家学习。数年后,她又来到了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跟随扎瑟里斯基教授深造了三年。虽然维尔科米尔斯卡本人只提到过这几位老师,但仍有资料记载她曾在巴黎跟随小提琴大师谢林学习过。同许多优秀的小提琴大师们一样,维尔科米尔斯卡也是一位在幼年便被冠以神童称号的天才小提琴家。据记载,她在年仅七岁时就在克拉科夫登台进行过表演,九岁在家乡的小提琴比赛中获奖之后,15岁便在乐队的协奏下举行了正式的公开演奏会。当时,她极其干净和漂亮地为听众演奏了莫扎特的《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18岁她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毕业时,又在当地举行了两场精彩的毕业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包括弗朗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维尼亚夫斯基的《波兰舞曲》,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及巴赫的若干首无伴奏组曲等作品,受到了现场听众们的一致赞扬。维尔科米尔斯卡是一位演奏曲目相当广泛的小提琴大师。据说,在她的中仅协保留曲目奏曲就有35首以上,如果将各类音乐会曲和奏鸣曲加在一起的话,那数量就更数不清了。维尔科米尔斯卡不仅演奏的作品数量惊人,而且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她都能够令人信服地演释。纵观她的演奏曲目,包括着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拉威尔、弗朗克、席曼诺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彭德列斯基和布里顿等各个时代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她演奏的这些作品,能够既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又符合她本人独特的个性,从这方面来说,她是一位十分全面的小提琴演奏家。
从这些小提琴艺术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无限内涵,聆听到每部作品在大师的演绎下的艺术真谛,无论是圆润的音色和极富内涵的演奏风格,还是左右手高超的炫技,都与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以及日后的不断钻研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这迅速发展的艺术时代,应该勇于继承、发扬这些音乐家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编者按:本文作者吴志萍,原载《文艺生活·文艺理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