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建议西安重点发展工业

提前西安工业,很多人都会说起我们西安有陕汽、有法士特、有西电等等,但是这些曾经让西安盛极一时的老厂子,面对大环境,明显感觉力不从心,逐渐走向衰落,于是,很多人提出重振西安工业,引进富士康等工厂。西安工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走向衰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西安发展工业的难题

家里近几年投资了个厂子,本打算是转型的。结果被这个厂子差点拖垮。工业各种手续审批真TM繁琐土地证消防验收厂房产权水电管道等每一项都需要跑关系不然随便一个处长都能卡死你文化旅游产业相对的投资少审批少还不那么受气再说工业最大的问题:贷款西安的国企单位太多了,导致站在银行立场贷款给国企额度大风险低有政府担保不怕收不回来所以银行对于民企贷款都TM黑的一B,不但给的额度低还要求各种的固定资产抵押,最后还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才给贷款银行利息6%担保公司2-4%银行打点还需要1-2%打点,贷款下来的钱在担保公司还得抵押一点。全部下来找银行贷款的成本一般都在12%-20%左右。搞工业前期就是硬投入然后熬时间熬到盈利。可是工业前期重投资高风险政策和市场环境都有影响有时你工厂建个2-3年结果市场环境变了.....几百几千万的投资苦都没地方。贷款12%+的利息现在多少企业的利润在10%以下啊?朋友在北京做基金的,他和当地银行接触的比较多。当地银行对于中小企业都是赶着上去,咱们还得求着银行。一个个都说西安工业不行,文化产业50W起步,工业W才算入门。你行你上啊。我50W都能开俩餐馆了,W搞个工业还是入门前期各种看政府部门银行脸色,后期还得被市场冲击。就这环境傻瓜才创业搞工业。

西安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西安在解放初期,就被国家定为了国防军工产业基地,所以西安也一直是主要为国家国防军工产业服务的,国家很少给西安投资民用和商用产业的工业项目:西安和整个陕西的工业企业很多,但大多数是从事军工产业的,工业产值不计算到地方的工业产值和GDP里面;比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西飞集团、庆安集团、宏远锻造、西安一飞院、西安强度所、西安自控所、西安试飞院、西安计算所等单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下属的:西航集团、西控公司、远东公司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西北工业集团(包括:东方厂、秦川厂、黄河厂、华山厂、昆仑厂,以及倒闭了快20年的陕钢厂)、北方光电集团(西光厂)、西安所、西安所等餐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四院(中天火箭,生产液态火箭发动机)、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西安航天恒星、西安所)、航天六院(航天动力、西安航天泵业公司)、航天九院西安所等单位;这些企业大多从事军工产品生产和加工,涉及到的民用、商用领域生产的产品不多、比率低等,所以占了西安绝大多数土地面积的军工单位,只能够给国家国防军工领域做出很多贡献,却很难为西安本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西安本地的工业产业做出应用的贡献。2、西安几乎没有得到国家任何的工业优惠政策,没有一家年产值超千亿级、员工超十万人的大型央企或者国企,几乎没有任何的合资企业,尤其是汽车类合资企业,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了,陕西到现在居然还没有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真是太悲哀了,可想很多人嘴里天天嚷嚷的:国家对西安的照顾政策到底在哪里??要是没有这些三线工厂领导:张玉浦、方红卫、李大开、刘振宇、张雅林、印建安、龙兴元等人在90年代末的大力发展,现在陕西和西安连什么:陕汽、法士特、比亚迪汽车、西电集团、陕鼓动力、西玛电机、标准工业、建设机械、秦川机床、宝石机械、西部材料、宝钛集团、宝光股份等等这些优秀的工业企业就更没有了!除此之外,看看当年的陕西省某李姓官员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为什么陕西和西安当年的工业发展不起来,现在的大企业非常的少了当年年、年原中国年第三汽车制造厂——中国重汽分家的时候,国家给了原中国重汽(包括济南重汽、陕重汽、重启红颜)三家一共补贴了亿。后来国家下拨的亿补贴全部被山东济南重汽给独吞了,硬是把原中国重汽80%以上的负债90多亿的负债分给了陕重汽。当年,重卡行业内普遍认为陕重汽活不过年,将会倒闭!但是年,时任陕汽董事长的张玉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借壳“湘火炬”进行了上市,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大量融资,偿还了市场的负债,摆脱了即将倒闭的困境!到了年陕重汽想扩产的时候,陕重汽董事长张玉浦希望陕西政府筹集一些投资和资金。其中李某却对时任陕汽董事长的张玉浦说:“你要知道陕西省的困难,陕西省里没有钱,中央也不会给陕西拨款的。你要是想要投资,自己去银行贷款吧!”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之下,时任陕重汽董事长的张玉浦以自己的信誉到几家国有银行的信任,跑了工农商建几家银行上百次才贷了款十几亿的投资,之后才建起了高陵县的一期年产5万量的陕汽重卡基地!!!到了04年,潍柴动力和他的原东家——山东济南重汽闹翻,潍柴动力没有了靠山。几年重气在这之后,和国外靠重卡发动机合资生产,所以这之后潍柴动力生产的重卡柴油发动机将没有销路。所以,潍柴动力在困难之际看到了陕重汽在西安北郊的高陵县投产了新的重卡基地,看到了新的商机。所以,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找到了当时的陕西省李某,想投资买断陕汽集团。在李某的指点之下,潍柴动力借壳湘火炬,控股了陕重汽至今,也相应控股了陕齿(法士特)、汉德车桥等陕重汽当年的下属企业!!!!在这之中,李某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责任!陕重汽想扩产,问李某要投资,李某摇摇头说没钱!可是山东潍柴动力想控股陕重汽的时候,李某给潍柴董事长谭旭光出谋划策,使他最终得以控制了陕重汽这块肥肉。不是陕西人搞不了大企业,是当年某些人坏了西安很多好事!李某,把大唐电信卖给了北京的电信科学院,把宝鸡啤酒厂卖给了他们山东的青岛啤酒,把西安英飞凌齐年达研发中心卖给了他们山东浪潮集团。。。。。。等等等,这其中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还有一点,为什么陕汽就不能和美国克莱斯勒、德国宝马、劳斯莱斯搞合资,进入乘用车领域呢???难道这事,国家不同意吗???现在全中国31个省市,其中有20多个省市都有合资汽车的牌照的企业了,国家居然还是不给陕西一个合资汽车的牌照!!!所以说,一直以来,都擅长打压陕西经济,尤其是陕西的汽车工业!!!!3、陕西和西安区位优势不明显,陕西的人口数量不多、腹地面积小,根本就没有人任何人口和劳动力的优势安徽、江西站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接壤的缺位优势,这十几年年年落户大量的长三角、珠三角内迁的工业企业;而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地,仗着自己大量的劳动人口的优势,这几多年也是不断招商和落户以富士康、仁宝电脑、纬创、伟创力、台达、广达、和硕、英业达、英华达等为主的台湾电脑、手机代工厂商,而联想、戴尔、惠普等公司也看上了这些省份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便宜的特点,大量投资加工工厂。而陕西和西安,一没有地理区位的优势,而无法与这些人口大省竞争人口的优势,所以,这几十年以来,与这些省份在招商竞争当中,一直落于下风,无法招商到大量的代工厂以及低端来料加工工厂。如果,在年左右,陕西有一个比较强势的书记、省长,或者西安有个比较能干强势的书记和市长的话,现在陕西和西安的经济也不是这样。因为:工业需要早点布局,才能够开花结果。年左右,中国重汽第二次分家的时候,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就应该立马布局陕西和西安的汽车产业,重组:陕重汽、法士特、西安秦川汽车、西安骊山客车,重组一个年产值数百亿、员工数万大的大型汽车产业集团,横跨:重卡、中卡、轻卡、商用车、客车、中巴、乘用车等领域,并且向国家申请与国外欧美日韩汽车公司搞合资项目。这个事情当年要是成了,不说是现在,就是几年前陕西和西安的汽车产业都能够超几千亿的产值,就不是靠着现在的陕汽、法士特、比亚迪单打独斗的那一点点产值了;年左右,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应该模仿上海电气集团,把:西电集团、陕鼓动力、西玛电机、标准工业、西安重型机械厂、陕西延压机厂、宝鸡秦川机床等地方国企单位重组成为一家年产值超千亿,员工超十多万的大型地方国企集团,横跨:电力机械、输变电装备、工业电机、工业缝纫机、冶金机械、炼钢机械、锻造机械、工具机床等数百个工业领域、上万个工业门类。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国家年把西电集团升为央企,年中钢集团重组西安重型机械厂成为中钢西重,中冶重组陕西延压机厂中冶陕压这些事情了;年左右,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就应该模仿湖南长沙的中联重科,以及江苏徐州的徐工,把:陕西建设机械集团、陕煤矿机、黄河机械厂、渭南机械总厂等合并在一起,组建一个数万人、年产数百亿的大型工程机械集团,横跨:摊铺机、撒布机、修路机、压路机、起重机、泵车、推土机、挖掘机、采煤机、开矿机等数百种机械设备,数千数万个机械门类。当年,陕西省和西安市,就是没有出现这样有魄力的领导,也没有成就陕西和西安工业的大格局!!!

征稿启事

『荣耀西安网







































脸上长白癜风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gy/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