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万千、只取一途。这一途是不是正确,确实会有迷茫,会有彷徨,也会有坚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痛苦的,但也会有快乐。”
创业的道路九死一生,廖兵为此准备了25年。
广汽蔚来创始人、CEO廖兵(来源:广汽蔚来)
南下广州
第一次合资潮的参与者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廖兵的人生轨迹。
25年前,从湖南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廖兵,被分配到家乡武汉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军用导弹运输车。不安分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南下广州打拼。
那时,他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中外合资潮。
年,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
科班出身的廖兵,一加入广汽本田,就在研发中心负责零部件的国产化,后来从事质量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品质。
当年,国产广本雅阁定价26万-33万元,比进口的43万要便宜不少,再加上诸多高档配置,一上市便收获了不俗的销量成绩。
广本雅阁(来源:网络)因供不应求,这款车曾疯狂加价12万元。用10年时间,成为了国内第一款销量破万辆的中高级轿车。
车的销量越来越多,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就多了。
年,广汽本田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4S店。虽然,也是集销售、售后、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为一体的销售服务网络,但是在那个“用诺基亚的年代”,用户与主机厂之间的关系仍然十分遥远。
(来源:网络)“当时和用户唯一联系的时候,就用户骂你的时候”,廖兵笑着说道。
那个时候,车主遇到质量问题,经销商没办法解决时,厂家就会介入。“我那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技术人员,只是希望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把它解决掉。”
改变车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想法,也在廖兵心中逐渐形成。
在广本的那些年,廖兵把全国的4S店都走了一遍,梳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面有厂家的问题,有经销商的问题,也有用户的问题,这三种力量总是在不停的博弈。
“有时候你对,有时候他对。那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4S店的模式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它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相比用户关系,技术这件事,更是一个啃不动的骨头。
创业开荒
第二次合资潮的推动者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美国三大车企无一幸免。年,克莱斯勒、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保护。
悬崖边缘的福特,则疯狂甩卖资产。这也就有了年,吉利汽车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的历史性事件。
那次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波中外车企合资潮来了。
年,广汽集团和菲亚特集团宣布以50:50投资比例在湖南长沙建立乘用车生产基地。当年11月,广汽菲亚特乘用车建设项目在长沙奠基。
这家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公司,在当年经济危机时及时出手收购了破产的克莱斯勒。正属高速发展时期的菲亚特,在与南京汽车有过一次“分手经历”后,再次征战中国时,选择了更有“合资经验”的广汽。
从早期工作开始,廖兵就参与了这次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从谈判、奠基,到工厂建设,再到第一台车销售,对廖兵而言,广汽菲亚特就像是一次“创业开荒”。
(来源:网络)
从零到一的艰难,廖兵也尝了个遍。
“在菲亚特时,我们有一款雨刮器经常遭到用户的投诉,每逢暴雨天气,雨刮总是刮不干净,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去解决。”
但由于这款雨刮是意大利的供应商,不愿意给产品参数,原因竟然是“这是机密”。按照廖兵的性格,是绝不会就此罢休的。
“我们飞了十几个小时,专门带着产品去意大利寻求解决方案,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款产品完全符合意大利规格,在你们中国不适用,我们也没有办法’。”
对于这样的答案,廖兵更是无法接受,他随即提议研发适合中国的雨刮。但意大利人的态度则是非常轻蔑地说道:“廖,你是在开玩笑吗?”
“中国已经有很不错的供应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常说,用市场来换技术,但是我们真的换到了吗?”
离开广汽菲亚特后,廖兵向领导表达了自己“坚持搞自主品牌”的想法。于是,年他加入广汽研究院。
广汽研究院(来源:网络)
在广汽研究院的时候,他曾负责过战略、前瞻技术、产品、项目、质量、知识产品。对广汽集团来说,广汽研究院相当于大脑,向集团不断输出新想法、新技术、新人才。
廖兵进入广汽研究院后,恰逢研究院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那几年,他接触行业技术的变迁,尤其是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和新能源方面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这条路,广汽也好,廖兵也好,认准了一定要走下去。
“当国家把新能源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时,意识到汽车行业真正要迎来新的机遇,新能源赛道要开始集结。”
在廖兵看来,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新能源汽车铺开一条创业道路。另一方面在汽车行业扎根25年的廖兵,看到了这个行业许多需要被改善的地方。
“不能不说马斯克给我了极大的触动,他让我意识到只有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才有可能催生真正的创新,才能触动一个强技术壁垒的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廖兵眼里的创新难以得到完全的释放。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新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创业
做行业的引领者
年,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互联网创业公司出身的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亲自将ModelS交付给第一批特斯拉车主。随后的几年,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创业潮。
年9月,广汽的一位领导问时任广汽研究院担任院长助理的廖兵说,现在广汽和蔚来有一个项目,你有没有兴趣?
当时,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好”。
实际上,廖兵觉得传统汽车圈子太过封闭。行业变革的时期,廖兵渴望一些新东西,渴望一些变化。有些想法,恰巧与蔚来的创始人李斌不谋而合,比方说在用户层面。
“蔚来想做的是用户企业,我们要去创造用户对蔚来的拥有感,而不只是参与感。”李斌曾在年创业邦专访中提出用户企业的想法。
区分所属阶段的标准是汽车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出现之前,汽车公司难以与用户建立起直接联系,进而进行交流。
到了特斯拉,公司已经能够与用户建立起直接的接触和双向互动了,但还只限于汽车使用层面。再往后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
在广汽合资公司期间,廖兵就深刻感受到车企、经销商与用户三者之间日渐僵化的关系。蔚来所建立的蔚来中心NIOHOUSE、充电部门NIOPOWER等服务体系,让廖兵有所触动。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来源:蔚来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