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受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出现了短缺潮,不止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也受到波及,大众、福特、丰田等多家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削减产量、减产等方式应对危机。
汽车缺“芯”事件仍在发酵。奥迪、福特部分工厂均在1月18日开始停产。
除了奥迪、福特外,戴姆勒也正减少部分工厂的产量。此外,丰田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日产汽车等公司也已宣称,由于芯片短缺,将在1月份减少生产。而早在去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就表示,由于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将调整其在中国、北美甚至是欧洲的生产,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执行。
为了保证更高的利益,不少车企做出了弃车保帅的决策。戴姆勒将有限的芯片供应优先提供给生产奔驰S级等车型,以此带来更高利润率。大众集团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应对芯片告急,确保芯片能优先供应保时捷旗下车型以及斯柯达新推出的纯电动SUV车型。
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新车产量削减,随之而来的是其价格水涨船高。
未来,电动车将会更加抢手!
我想我们还能做的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1.不管大环境会不会出现动荡,现在成为头部的回报无疑比以前更高了,一个行业里的前三名基本会是6—3—1的格局。不过我最近和很多人交谈,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是头部。一方面要通过理性的数据和诚实的比较来分析,例如看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是否行业第一;另一方面要通过感性维度,比如团队迭代、自己的成长、打法策略来思考。
2.后疫情时代,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质变的机会,而不仅仅是量变。很多人刚开始都在寻找一个量变的增长,但是疫情的到来催化了很多先进手段,从软件的植入、云智能等,给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质变的可能,每个掌舵者都应该想清楚这个质变可能在哪里产生,然后快速调整。以我们自己举例,我们发现今年某些边缘行业走向主流的速度加快了,只有快速思考布局和行业切换,才能拿到最终的胜利果实。
3.早点拿钱,狠狠地拿钱,现在资金已经变成了一个核心竞争力。不要过分考虑稀释,而是要把融资确定性放在第一位,拿到充足的子弹,不要因为大意、错判而断粮。
4.要更加的有立场,很多人在今天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心里打鼓。但今天很多公司的高速发展,都依赖于中国抵挡住疫情,享受了这个红利。今天的掌舵者需要在很多关键点上有更清晰的立场,已经不能再脚踏两条船,想从两边市场都得到好处。优秀的公司要聚焦中国,然后拿下中国市场变成头部,再去展望海外。
无论是出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还是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电动车有着无数多的优点。
此时,如果死守以往的经验,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因为新的时代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