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万亿的宁德时代,将迎来一场巨大风暴

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基础的规律,就是当一件产品的供给增加时,它的价格(在大多数时候)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后,又会增加需求。

贵州茅台也曾经尝试着用这个思路,来给自己的产品降降温,因为市面上囤酒赚钱牟利的人实在是太多,存在金融风险。

年8月,作为扩大供给的一个试点,南京雨花区的一处茅台直营店对茅台酒进行打折促销,引来了大量人群聚集,并发生了拥挤和踩踏事故,最终民警不得不鸣枪示警来维持秩序。

从那之后茅台基本上没有再尝试过降价销售,被迫接受了自己是一个高价奢侈品的事实。也正是从那之后开始,贵州茅台酒价、股价同步上涨。半年多之后市值涨破万亿元大关,并再也没有回头。

两年之后,宁德时代(SZ:)成了新的万亿市值企业。和茅台截然不同的是,宁德时代的市值提升,在不断的降价过程中完成。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年至今)

没能在茅台酒身上应验的供需规律,在宁德时代身上验证出来了。随着几年中不断下调电池系统的价格,其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产能扩张越来越大,宁德时代终于被投资者抬进了“万亿俱乐部”。

这家新万亿公司,与其他万亿巨头迥然不同。万亿俱乐部中的其他成员如雷贯耳:四大国有银行、中国人寿、茅台、五粮液、曾经的中信证券、中国石油;在香港市场,万亿港币级的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汇丰、快手;美股市场里,万亿美元公司主要是科技巨头们——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

万亿俱乐部就像是各个市场里的明灯,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中,这个俱乐部主要是科技、互联网公司们占据,但在A股更多是白酒和金融类企业,宁德时代是其中科技型新万亿公司的独苗。

01

非典型新万亿

事情到了宁德时代这里就有了例外。

宁德时代与其他万亿俱乐部成员之间有些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有不对等的估值和经营数据,到年也只有亿出头的收入规模。

仅亿的收入就撑起了万亿级市值,这个数字甚至要低于以“泡沫”著称的快手(HK:)——其年全年收入.76亿元。

其他万亿级企业大多是以相对低的估值,赢得较高的市值规模。最典型的就是市盈率水平长期在5倍左右的大型国有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年的净利润足有亿元,中国人寿这一年的净利润约等于宁德时代的总收入,市盈率常年在20倍左右。

这才是万亿俱乐部的常态。尤其互联网公司以外的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收入就支撑不起来足够的利润,没有足够多的利润就支撑不起来足够的市值,但事情到了宁德时代这里就有了例外。其百倍以上的市盈率常被人高呼看不懂,并且时常会被当做“泡沫”的证据。

这其中其实涉及到一个估值中的实际问题:市盈率的定义。它是指用市值规模除以企业的净利润所得出的倍数,净利润多,除出来的倍数就低,属于低估,净利润少,倍数就高,属于高估。

那么如果出现一种状态:企业已经可以确保在不远的未来(比如两年后)获得的利润,并且足以对财务数据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否应该被考虑进估值过程中去?

恰好宁德时代就属于这种情况。包括车里湾、江苏溧阳项目在内的大量电池产能都还在建设期,尚无法产生现金流和利润,但鉴于目前来自车企的大量需求,这些产能投产后%可以卖出去——其中很多甚至还没投产就已经卖出去了。

这些潜在利润计算与否,对于宁德时代的估值数字来说非常重要,而资本选择了计算,从而形成了感官上的“高估”甚至“泡沫”。

相比之下,其他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很少能获得这种待遇。

他们具有一些普遍共性。除了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奢侈品之外,万亿级企业大都有极其深厚的用户基础,并且占据人们生活的关键一环。如腾讯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gy/9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