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封面国外元一针的进口药,国

山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0/5748846.html

本期热点

药物定价悬殊,你怎么看?

最近有个新闻突然火了。冲上了热搜第一,阅读破亿:

国外块一针的药,国内卖70万。

一时引发了讨论热潮。

事情是这样的:

湖南1名患儿,患上了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急需一种特效药SPINRAZA(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但这种药在国内的价格竟然高达70万一针,患儿家属无力负担,无奈在网上求药。

广东一位女士看见求药消息,又在网上听说该药在澳洲竟然只要41澳元,约合人民币元,于是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书。

药监部门如实回复:该药不是医保药品,属于企业自主定价,并建议欧阳女士向发改委申请信息公开。

结果这个合情合理的回答被媒体和自媒体解读成了“不敢回答”。

炒作、质疑接踵而来。

甚至连光明网的评论员都来了:《元一针进口药卖70万,何其狠也》:

文中甚至说“将一针多元人民币价格的药品,卖出比包一架飞机来回美洲还要贵的价钱来,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意思好像,进口药物的价格,就是取决于运费。

还呼吁对该药实施零关税,大幅度降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除流通环节不合理价格。最好再纳入医保。

理解之粗浅,属实离谱。

那么问题就来了,事实真如光明日报评论员所说的那样吗?

价格悬殊,是真的吗?

问题的真相是,国外这款药价格并不比国内便宜。

国外一针的信息来源是这张图:

且覆盖面更广,所以受到很多企业主的青睐。

这是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ThePharmaceuticalBenefitScheme,PBS)披露的消息。

可以看到,政府采购的SPINRAZA注射液,单支11万澳元(约55万人民币),而所谓的人民币,其实只是患者自费部分。

而该药在美国的售价,是12.5万美元(约86.7万人民币),说起来,国内售价还比美国便宜了20%

简而言之,国外这个药剂一只,是因为进入了他们的“医保”。

但是这个药剂本身还是很贵的。

这时候,就有人准备开团了:

“你瞅瞅别人家的医保,再看看我们的,什么都不保。”

然后就开始说些体制啊、国民性啊之类的风凉话。

喷子们先等等,我国未把该药纳入医保目录,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诺斯那生纳注射液,由渤健公司(BiogenIdecLtd)研发,年12月23日首次在美国获批。

年2月,在中国获批;4月28日,正式上市。

自从上市以来,该药就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国家希望将来通过和药企谈判,把价格降下来,以满足SMA患者的需求。

但是由于医保目录必须适用全国各地,而药物价格又一直降不下来,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如果医保基金用于支付高价罕见病,很可能其他患者的基础疾病保障就会受影响,甚至会给地方经济造成压力。

但个别省市级地区已经出台了罕见病救助政策,根据各地医保基金状况,提供优惠。

而且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是年2月获批,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参加年医保谈判的药品必须是年12月31日前获得批准的药品,所以才没有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

这几年,多少抗癌、抗肿瘤药物都进了医保。

未来该药是否能进入医保,还未可知,大家不用着急下结论。

只不过,更令人担心是另一个问题。

社保报销,是好事吗?

不断报销天价药,很有可能已经步入了药企的圈套。

脊髓性肌萎缩(SMA)这种罕见病,新生儿发病率大概是1/~1/,得的人太少,不可能像普通药物那样,靠数量摊平高达数亿的巨额研发成本。

所以这类药往往价格拉得很高。像《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当年也是4万一瓶

价格太贵患者用不起怎么办?药企早就摸索出办法了——找政府报销。

患者付钱和政府付钱,对药企来说是一样的。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诺西那生钠被40多个国家列入政府救助范围了。

药企通常的套路是,帮助患病孩子及家属联系媒体和记者,然后精心设计方案,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求助,恳请政府将药物纳入医保范围。

患者确实是可怜的,民众也是善良的。在压倒性的民意面前,很多政府最后不得不慷慨解囊。

靠着这种悲情营销,药企攻城略地,无往不利。

药企也不是慈善机构。研发新药治病救人不假,但是赚取利润也是真。

最近刚好又到了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之际,因此这次这则新闻突然爆火,才让人严重怀疑其背后的推手。

你能看到这个消息,很有可能是有人想让你看到这个消息。

即便我们再退后一步讲,不去考虑药企的因素:

对于了解我国医保现状的人来说,这种药实在是个“奢侈品”。

医保状况如何?

坦率讲,不容乐观。

有媒体爆出,从年起,医院医保出现巨额缺口。医保金额度用完,患者的医疗、医院垫付,医院甚至垫付了几千万医保金。

医院出现收治一个新患者,就意味着赔一个患者的钱的地步。

甚至医护人员的奖金都无力发放,垫付的医保金购付全院一年的工资。

根据《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年起,我国医保基金收入速度就低于支出速度:

年,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亿元,支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5.2%;

年,收入亿元,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和25.1%;

年,收入亿元,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和22.7%。

可以明显看出,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多个地区早已开始收不抵支。

拿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广东省举例:

收入增幅一直低于支出,而这,已经是情况最好的地区了;

其他地区状况更加糟糕,

由于青壮年持续涌入经济强省,导致马太效应,使得部分内地省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慢的同时,老人的比重不断上升。

拿北方大省黑龙江举例:

支出增幅始终高于收入,而且差距越拉越大。这也是政府着急的原因,照这个态势下去,医保迟早有一天会像养老保险一样,出现缺口。

来自清华大学的《中国老龄社会医疗保障发展指数报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将会在年出现。(个人认为,这个预测稍微有些悲观)

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个爆火的视频:

医保局跟药企谈判砍价,

人人都说医保局对老百姓的钱负责任。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那是真的没钱,需要斤斤计较。

我们医保的设计初衷,就是全民性福利,追求的是“广覆盖,低水平”。

这个思路注定了它低保障的基调,满足的是一般大众的、最基础的医疗费用报销。

在这张图里,能报销的只有中间的医疗费用。其他的一句话总结:“上不报,下不报,左不报,右不报”。

下面的叫起付线,起付线以下社保不报,必须自己掏钱,门诊挂号什么的都得自己出。每个城市的起付线不一样,一线城市起付线约是1元,三四线城市约是元,

上面那条叫封顶线,比如社保最高只能报20万,20万以上是不报的。

右边的叫自付部分,住院超过起付线的花费,个人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自负比例。医院越好,自己需要承担的自负比例越大。

左边的叫自费部分,价格昂贵的高档药物、治疗服务项目,绝大多数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之内。

医保保证的是每个人能最低程度得看得起病,是人人能分到的那口“白粥”。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这个药,(仅作举例,毫无恶意)

这药有多贵,我给大家算个数字。

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每年最低元(年),一针70万,相当于需要人的缴费覆盖掉支出;而SMA患者首年用药费大概W,相当于需要0人的缴费覆盖掉支出。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也希望我们的医保能够覆盖越来越多的疾病与苦难。

但是现实就摆在那里。

如果有人需要“鱼子酱”,对不起,就会有人喝不上“白粥”。

把所有问题都丢给医保解决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动员起像是慈善、商业保险等等社会力量。

碍于保险人身份,我不可以在本文中说起商业保险,人血馒头不能吃。

但仅提醒一点,买一份一年几百块的百万医疗险就可能部分解决上述的问题,wx或zfb上都有不错的产品。

我们正面对的是一个电车难题:

“一辆疾驰的电车,是选择向左撞死一个人,还是向右撞死五个人?”

“同样的医疗资源,是救五个症状较轻的患者,还是救一个症状较重的患者?”

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困境,从来没有过答案。

来源:肆大财子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xw/7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