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上曾有居民23个关于思明区的冷知识

你知道筼筜湖原本是个港湾吗?你知道曾经有个“思明市”吗?你知道白鹭洲上曾经有居民吗?阅读完这篇文章,你就能收获24条关于思明的冷知识。

01

筼筜湖原本是个港湾

70年前,筼筜湖还是浩瀚的港湾,名“筼筜港”,长十余里,最宽近五里:南到现在的厦禾路,北到狐尾山、仙岳山脚,海水沿着文灶、梧村、莲坂,一直流到吕厝、江头。上世纪50年代筼筜港开始局部围垦,年西堤建成后港湾消失。随后在填海的土地上建成了滨北、滨南(湖滨镇)、槟榔、松柏等新区。现在筼筜湖仅存1.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约为原先的1/8。

▲筼筜港50年变迁(视频,点击观赏)

02

“思明市”在厦门存在仅一年

民国元年(年),厦门岛、金门岛从同安分出,成立“思明县”。思明县的建置一直持续到了年。年3月“思明市筹备处”成立,思明县随即改为“思明市”。不过同年10月,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在厦门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厦门特別市”。翌年1月“闽变”失败,又恢复为“思明县”。年,国民政府废除思明县成立“厦门市”,从此“厦门”这个地名正式成为市级行政单位。

▲民国22年()厦门警察捐上的收款方是“思明市公安局”(杨羽翔收藏)

03

AMOY在海外更知名

年厦门开埠,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很早就与西方接触使得厦门跟广州(Canton)香港(HongKong)一样,拥有特殊的英文音译(非官话音译)。厦门的英文旧译是Amoy,大部分人认为是源于“厦门”的漳腔闽南话发音。Amoy使用了超过百年,在无数的证件、包装、书信上都留下了印迹,一直到年汉语拼音成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后,才逐渐被Xiamen代替。

▲70年代厦门外销产品的包装上英文音译依旧是"Amoy"(杨羽翔收藏)

04

鼓浪屿区曾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市辖区

年,仅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为厦门市辖七区之一,是当时全国面积最小的市辖区,比上海最小的卢湾区(8k㎡,后撤销并入黄浦区)与静安区(8k㎡,后与闸北区合并),北京最小的崇文区(16.5k㎡,后撤销并入东城区),福州最小的台江区(18k㎡)还小得多。同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区的面积仅仅为同安区的1/!虽然鼓浪屿面积在厦门是最小的,但是知名度在国际却非常高,这也是小小的鼓浪屿自年至年独立成区的原因。年,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合并建立新的思明区,鼓浪屿区从此不复存在。

▲年,今思明区辖区范围分属开元区、思明区、鼓浪屿区三个区(《厦门市地名志》)

05

思明区居民有3个身份证号码段

身份证上的前四位数字代表户籍所在的城市,厦门是,而后两位就是所在区的代码,通常是一区一码。不过思明区的居民却有三个不同的身份证号码段,这与思明区范围的变化有关。现在的思明区是年由开元区、思明区、鼓浪屿区三区合并的。在这以前,鼓浪屿区的身份证号码段为02,思明区为03,开元区为04。三区合并后,不再颁发02、04号码段的身份证。因为身份证号是终身不变的,所以不同年龄的思明区居民的身份证前六位可能也会不一样哦。

06

白鹭洲上曾有居民?

说起白鹭洲,大家想到的通常是白鹭洲公园。白鹭洲公园填海形成,园内都是公共或者商业建筑,是没有居民区的。其实,以前在白鹭洲东部,却一度有居民。年,为了安置厦禾路拆迁的居民,在白鹭洲湖滨中路以东地块建了一片周转房。周转房规划整齐,10排5列,高3层,可安置多人,还专门设置了湖中新村居委会。周转房于年前后拆除。年在原址建成筼筜书院至今。

▲年白鹭洲湖中路周转房(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07

厦大大南门不在南边

厦大西北角靠近南普陀寺的校门在90年代以前是进出厦大的正门,但它不叫“西门”或“北门”,却叫“大南门”。其实这个“南”并非校区之南,此门紧挨着上世纪20年代厦大内兴建的大南新村,因此校门亦以“大南”命名。由于许多人误把此门称为“南门”,造成不熟悉的人常常弄错方位。如今的大南门是年为迎接厦大建校80周年重建的。

▲80年代的厦门大学大南校门

08

跑厦门城一周只需要10分钟

明清时期的厦门城很小,明朝初建时周长仅丈(米),即便是年施琅扩建后,周长也只有丈(米),成人大概10分钟可以跑完一圈。虽然厦门城的城墙绝大部分在民国时期因为市政建设被拆除,但是你仍然可以沿着古城东路古城西路先锋营街北门外街公园西路玉屏巷大致绕古厦门城一圈。

▲清代厦门城在今天的位置

09

百家村不是农村

厦门老市区有一个地方叫“百家村”,虽然地名中有一个“村”字,不过它可不是农村。年,为兴建“中山公园”,政府第一次在深田的旷野大规模兴建成片住宅,用于安置现公园范围内的百来户住家,故名“百家村”。百家村是厦门城建史上最早规划的新区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老街区,散发着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遍布众多历史风貌建筑。

▲90年前百家村的安置房

10

年,厦门才有了第一条马路

百年以前,厦门市区依旧没有马路,只有狭窄的街巷,陈旧落后的市政设施,已不能适应厦门商埠日益发展的需要。年,厦门市政会一面规划测量,一面从徐州、温州、广东招工多人来厦门,当年12月兴筑从提督路头至浮屿长余米的新马路。马路两旁建有南洋骑楼建筑与人行道,一可遮阳,二可避雨。工程前后历时六年,终于年铺上了水泥路面,成为厦门第一条近代化的马路,遂以“开元”命名。

▲开元路街景

11

中山路原本只有米

现在的中山路是由原先的中华路与中山路两条马路在年合并而成,其分界点就在霞溪路口转角处。向东至市公安局那段原称“中华路”,年竣工,全长0.22公里。而向西从桥亭经过蕹菜河(思明路口)、局口街、大走马路、泰山口、镇邦街至岛美路头(现鹭江宾馆)才是中山路,年竣工时全长0.9公里。后因为海岸线外扩,长度又有增加,所以现在中山路总长约1.2公里。

▲年厦门城区图上中山路东段标注为“中华路”(《图说厦门》)

12

思明有5条街巷名称超过年没变

据乾隆三十二年()版《同安县志》记载,当时厦门已有25条街道,宽度3米左右。近城的叫内街,有桥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菜妈街、桥仔头街6条;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纸街、竹仔街、磁街、外关帝庙后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岛美路头街、轿巷街、五崎顶街和走马路街等16条;内、外街中间,有火烧街和关仔内街2条;在厦门港还有市仔街。这些古街道多年后依旧保留并沿用乾隆年间街名的,剩下局口街、桥亭街、菜妈街、小走马路和市仔街5条,都在思明区。

▲市仔街早在清初就形成集市,街名自清乾隆年间使用至今

13

厦门最大的公园

厦门最大的公园在哪?白鹭洲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还是园博苑?都不是。厦门最大的公园是厦门国家海洋公园。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它确实存在。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于年设立,南起厦门大学海滨浴场,沿环岛路向北延伸至观音山沙滩北侧及五缘湾(含五缘湾湿地公园),西侧边界为环岛路外侧,包括东部部分海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0.76平方公里,岛屿面积0.06平方公里。原来环岛路就是一座大公园。

▲环岛路白城海滩上的“厦门国家海洋公园”石碑(网络图片)

14

中山公园曾被誉为“华南第一园”

厦门中山公园始建于年秋,工程建设历时四载,工费近百万银元,是厦门兴建的第一座公园。园中山林隐逸、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竹林草地、花卉盆景,一应俱全。中山公园以其自然风光及人文造景,曾获“华南第一园”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为兴建可供万人集会的“人民广场”,南半园绝大部分精华建筑被毁,包括南大门、地球醒狮仪、南纪念碑、蔷薇亭、司令台、晓春桥、千秋架、喷水池等,魁星河被填为平地。年后南半园景观陆续得以修复,中山公园再焕光彩。

▲民国时期中山公园旧影(视频,点击观赏)

15

厦禾路曾是厦门工厂最集中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厦门工业薄弱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在厦禾路后江埭至文灶沿线开辟工业区。至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公私合营,将原先零碎、分散的工业企业整合并扩大生产规模,先后在后江埭兴建、扩建冠以“厦门”之名的酿酒厂、罐头厂、化工厂、橡胶厂、电池厂等工厂,成为厦门最早的工业集中区。年以后,为了使厦门市区更加宜居,市政府制定了岛内“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策略,即第一、第二产业外迁至岛外,岛内仅发展第三产业。这些工厂陆续搬迁,现在厦禾路两侧已经没有在经营的工厂了。

▲80年代厦禾路后江埭至文灶段周边遍布不少工厂

16

鼓浪屿真是“无车岛”吗?

众所周知鼓浪屿是不允许机动车或者自行车通行的,但不代表鼓浪屿完全没有车。除了大家熟悉的几十辆客载及公务电瓶车之外。距前几年统计,鼓浪屿还有机动车7辆:其中鼓浪屿消防中队消防车2辆;鼓浪屿市政环卫处垃圾转运车2辆;微型运输车2辆;工程作业车1辆。

▲鼓浪屿上行驶的工程作业车(via巴浪的鱼)

17

环岛路曾拟命名“和平大道”

闻名全国的厦门环岛路,其实并不是一个标准路名,而是项目名。年,环岛路拟命名为“和平大道”,并在报纸上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取名“和平大道”是因为环岛路正对着对岸的金门,寓意两岸和平。然而这个提议最终没有被采用。后来,环岛路从白城到广播山段被命名为“环岛南路”,从广播山到五缘湾段被命名为“环岛东路”。五缘湾到殿前段年11月贯通,南北向路段命名为“花屿东路”、东西向路段命名为“机场北路”。

▲年8月15日《厦门晚报》

18

厦门岛内唯一的清代牌坊

万石植物园内紫云岩(热带雨林景区)樵溪桥的左侧草丛中有一“钦赐祭葬”的石表坊,是厦门岛内仅存的清代牌坊。此牌坊为清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而立,建成于清嘉庆14年()。许廷桂(~年),寄籍厦门,清乾隆52年()参与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官至副将、护理总镇官,年在海战中,被广东张保仔海上武装集团击毙,后被清廷按总兵规格钦赐祭葬。

▲钦赐祭葬牌坊

19

厦门曾经有可移动的宾馆

年,从德国购置的鹭江号客轮被改造为宾馆及娱乐场,停靠在轮渡码头边上,并起名“海上乐园”。海上乐园是厦门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宾馆之一。船上不但有客房,还有酒家、商场、舞厅、游戏室等众多娱乐设施,因此到海上乐园游玩是许多老厦门的回忆。海上乐园于年停业,后来鹭江号被卖到外国改做为赌船。

▲80年代停靠在鹭江边的海上乐园客轮

▲海上乐园门票(杨羽翔收藏)

20

厦鼓船票40年涨了倍

直至今日,往返鼓浪屿,乘船还是唯一的选择。80年代初厦鼓票价仅为5分一张。到了80年代中后期,票价涨至1角。年的厦鼓船票,壹元一张。年以后,票价又先后涨至3元、8元。年9月厦鼓航线游客票价调整至35元/人。市民票价维持8元/人不变。从80年代初的5分钱一张,到现在35元/张,竟涨了倍!

▲的厦鼓船票(杨羽翔收藏)

21

此“故宫”非彼“故宫”

思明有一条老街叫故宫路,可它跟北京的故宫并没有关系。故宫路一带原本有座慈济宫,宫内奉祀天后、吴真人(保生大帝)。慈惠济世是吴真人的心愿,“慈济精神”被闽台信众加以弘扬,故名。民国时期,慈济宫处于新辟马路计划用地,因此被拆毁,新建马路初称“慈济宫路”,于上世纪40年代改名“故宫路”。

▲故宫路路牌

22

厦门唯一一栋纯ArtDeco风格的建筑

ArtDeco风格(装饰派艺术)是上世纪30年代风靡全球的新建筑风格。特点是简约、线条感强、阶梯式收分、有冲击力,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都是ArtDeco风格的经典作品。上海也有不少ArtDeco风格的建筑,如和平饭店、国泰电影院等。厦门的建筑局部运用ArtDeco风格做装饰的比较多。完全ArtDeco风格的建筑只有一栋,是深田路42号兴亚院旧址。该建筑高3层,主立面分为3个体块。装饰全由宽30cm的竖向线条组成,排列整齐朝中央逐次升高。水刷石表面,韵律极强。

▲兴亚院旧址

23

厦门最长与最短的路名

厦门的路名一般在三字到四字最为普遍。五个字的,不是老市区的街巷,就是派生道路(如禾祥西二路)。不过厦门最长的街巷名,却有六个字的,现存的还有三个,都在思明区文安小学附近,它们是:通奉第一横巷、钱炉灰埕横巷、武当分镇横巷。最短的则是两个字,有鼓浪屿的虎巷、近开元路的磁巷、以及火车站附近的岩路。

▲厦门最长与最短的路名

图/文厦门手绘地图提供

(除特别说明外)

疏漏之处,欢迎指正

编辑:小马奔腾

校对:ONE

审核:颜颜

疯狂暗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gy/6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