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出远门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但要像李白那样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那就算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也都不在话下。
李白出行地图
苏轼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主儿,
哪里有美食,
哪里就有他的足迹。
苏轼出行地图
不过问题来了,
古人要想走遍这大好河山,
除了徒步,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吗?
一、船
如果要走水路,那必然是离不开船的。
独木舟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船,而中国正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
明陆治《唐人诗意山水册》局部
船之所以能成为古代中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就在于它用处颇多。
特别是在江南这样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对船尤为依赖。
新石器时代,江南人民过着饭稻羹鱼的生活,打鱼觅食离不开船;
渔猎场景
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船凭借着又快又灵活的特性,成了交通运输的宠儿。
清无款临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在几乎是“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苏州,人们的许多生产、运动和民俗生活,都要有船的参与才能进行。
如龙舟竞渡时,“老司机”们比的就是船速——
唐李昭道《龙舟竞渡图》局部
如果没有船,李白可能就不会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张继也不会夜泊枫桥,念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南宋佚名《早秋夜泊图》局部
正是有了“船”这个意象,文人雅士们才能自由地在诗里、在画里发出心声:
“我想老婆/想妈妈”(离思)——
“我要自由/不想上班”(隐逸)——
北宋荆浩《归棹图》局部
所以船对时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二、马
如果是在陆地上,那可选的交通方式就比较多了。
懒得走可以买上一匹马省些脚力,骑快或慢全都由你。
清任颐《风麈三侠图轴》局部
马作为六畜之首,在被驯化以后不仅成为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力,还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和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马文化。
我们早期对马的使用主要是驾车,而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遗迹是出土于殷墟的殷代车马坑。
商周时期,“御”(驾驭车马)是六艺之一,当时的贵族阶层都很喜欢骑马出游、狩猎;
清上睿《为友梅作行乐图册》
从秦代起,马就被用于在各地驿站之间传递公文和军事消息;
以马球、马戏为代表的马术更是在汉魏时期就已有记载;
也许只听曹植《名都篇》中的描述:“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还想象不到打马球到底有什么魅力,那就让《明皇击球图》带大家回到现场看一看:
首先,这马得是健硕灵动的好马——
南宋佚名《明皇击球图》局部
大家再看球员们矫健潇洒的身姿——
南宋佚名《明皇击球图》局部
这分明就是智商和力量的秀场嘛!
马球和骑射在宋、元、明时期仍然很受重视;
但到了清代,满人统治者为了维稳禁止异族养/骑马,所以马术运动就逐渐由盛转衰了。
三、轿
当然了,您要是不差钱,那买顶轿子、再雇几个轿夫,就能享受到“私家车”的快乐。
其实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初期就已经有了轿子:“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这里所说的“欙”便是最原始的轿子。
尽管轿子出现得很早,但它在宋朝以前都没有统一的称谓。
秦汉时期,它叫步辇/舆;
唐阎立本《步辇图》
两晋南北朝时期,它又叫肩舆;
大英博物馆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
一直到了宋朝,它才被正式称为“轿子”,并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普及了起来。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人力的轿子自然是要比马力的马车更加安稳舒适,所以明清时期的王公贵族们愈发喜欢乘轿出行。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不少小说和电视剧里也喜欢用“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来彰显身份——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四、车
现在我们要想出去玩儿,一辆汽车就能带我们来场说走就走的“自由行”,这份李白苏轼无法享受到的便利要归功于德国人卡尔·本茨。
年,卡尔·本茨试制了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并把它装到了用钢管和木板做成的三轮车架上,现代汽车的历史由此开始。
奔驰一号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它的外观十分原始,但火花点火、水冷、制动手把等现代汽车的特点它也全都有。
三年后,世界上的第一位女司机贝塔尔·本茨(卡尔·本茨的妻子)开着这辆车,带着两个儿子从曼海姆出发,来了一场长达公里的自驾游。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从大萧条中逐渐复苏,城郊开始迅速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对用车载人载货更高的要求,雪佛兰推出了兼备卡车承载力和轿车舒适性的萨博班。
雪佛兰萨博班
这辆第一代萨博班可乘坐8人,
当折叠并拆除后两排座椅后,
可释放超过3.1立方米的空间。
这款车自年起从未间断生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商用车演变成了SUV,在家庭和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到了年,克莱斯勒又推出了城市与乡村系列车型,这是一辆洋溢美式生活风的旅行敞篷车,其名称来源于吸睛的车身材料,是金属和木板的代表。
克莱斯勒城市与乡村
两者的完美融合彰显着那个时代“居住在田园,生活在都市”的美式生活潮流,一如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近日,上海汽车博物馆联合苏州博物馆举办了《行以致远——水陆出行掠影对话展》——
展览通过古今对话的模式,以“不系之舟”、“信马由缰”、“暖日乘轿”、“一路飞驰”四个篇章讲述了出行这一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系之舟”以承载着江南水乡特色的船为主题,从船的形制和用途到水乡生活和民俗,串联起作为内陆航运枢纽的苏州和越洋贸易中心的上海;
“信马由缰”则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马车与马;
“暖日乘轿”承上启下,轿子即由古代的马车发展而来,至今仍能在人力车上找到其踪影;
“一路飞驰”中介绍了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的汽车对人类出行与交通的重塑,和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劳斯莱斯银魅
比如这款被冠以“银色幽灵”称号的劳斯莱斯,以其高超的颜值和优越的性能深受英国贵族的喜爱,从而在美国和整个欧洲流行开来,成为了皇室和贵族们的专属驾座。
其实无论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出行方式如何迥异,节奏快慢如何不一,大家都在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行。
追逐梦想,我们永远在路上。
而这些兼具审美品味与顶级工艺的古董车,正在上海汽车博物馆里静候大家的光临!
行以致远——水陆出行掠影生活展
展览时间:年7月16日—年10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汽车博物馆
上海市嘉定区博园路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周日9:30—16:30
参观门票:包含在博物馆常规门票内
参考文献:
《旧唐书?李皋传》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
王玉玲孙瑞强《载道而行——浅析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舟船”意象》
徐秉琨《中国古代对马的使用》
往期珍赏·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斤的安禄山
经历高分与质疑,这部纪录片终于回归!
9.9分的“纪录片”,制作一人承包?!
杠精极简史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清明上河图:来呀!全员摆摊!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