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4日开幕的成都车展上,吉利汽车和一汽奔腾分别对自家的架构展开了进一步行动。吉利汽车将CMA架构正式命名为“超级母体”,一汽奔腾发布了“FMA超级方程架构”。此外,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车也发布了BEIJING品牌的“BMFA魔方架构”。由此可见,各大自主品牌不光在单车命名上下功夫,在自家的架构的取名上也是很有意思。
架构是什么?
广告它是痛风克星,每天吃一点,尿酸竟消失不见了,太神奇!
部分消费者总想分清平台和架构的区别在哪里,在网上所能够得到的答案并不完全对,多数解释的是传统平台和模块化平台的区别。架构是丰田最先提出来的,其在年推出了“TNGA丰巢架构”,意在加强汽车零件的通用性,打破传统平台的固有模式,实现生产线上更多车型的共享,让旗下所有车型均具备最优资源。
“架构”二字传递的是一种造车理念,而不是单纯的造车流水线。回到国内市场,经过梳理可以发现主流的自主品牌拥有平台的很多,但拥有架构的很少。
广告此物常吃,肝干净了,睡眠好了,三高降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其中吉利的“CMA超级母体”意在为产品赋予安全、运动、智慧和形体四大基因;一汽奔腾的“超级方程”意在传递的是“无限智能”、“无限体验”、“无限安全”;而BEIJING品牌的“魔方”代表了“柔性拓展”、“深度融合”、“极致工程”和“智能架构”的四大特征。不难看出自主品牌的架构与丰田“TNGA”一样,想传达给消费者是自己造车的体系和理念,不单局限于生产平台和技术层面。
架构能带来什么
在架构之下,就是我们熟知的模块化平台了,其相比传统的制造平台,零件通用性和延展性更高,并能够覆盖多种动力。以吉利汽车为例,短短3年之内,CMA架构下就已经拥有领克01、02、03、05以及吉利星越5款中国品牌车型,以及燃油、插混、混动三种动力驱动形式,让消费者具备多样化的选择。此外,模块化平台的优质资源共享性极高,即使选择最入门的产品,也并不会与高端产品有过多的差异。
对于企业而言,模块化平台下的零件通用性较高,导致制造成本降低从而提升利润。若出现一款产品销量不佳,也不至于全盘皆输,其零部件仍可利用在其他车型,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架构的理念,能让消费者记住的不仅是车型名称,而会是车型亮点。例如现在一提及TNGA大家就会想到丰田在碰撞测试中的出色的安全性,一提到CMA就会联想到领克的运动和性能,反之如果只提单一的平台,大家可能只会列举车型。
总结: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两年的寒冬,今年年初又受“黑天鹅”影响,对此前一直沉溺在市场红利中的自主品牌来说,是一轮新的挑战。当汽车新四化浪潮来袭时,自己手里是否掌握过硬的技术,是决定自身命运的关键。因此,众多自主品牌开始提出“架构”的概念,试图学习丰田、大众国际品牌的造车技术,并打造出自己的造车理念,达到技术和品牌的双重向上,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活下去。
理想汽车上市敲钟:王兴助李想圆百亿美元梦继蔚来之后,国内造车新势力终于迎来第二家上市车企。
7月30日,理想汽车(LI.US)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价11.5美元,以发行价计算,理想汽车市值百亿美元。
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和中金公司为本次理想汽车IPO主承销商。理想汽车已授予承销商超额配股权,允许承销商自最终招股说明书的日期起30天内可以购买不超过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作为超额配售股票。
本次理想汽车IPO共引入四位基石投资者,其中美团认购3亿美元,王兴个人再认购万美元,字节跳动认购万美元,KevinSunny认购万美元,合计3.8亿美元。刚清仓蔚来汽车的高瓴资本也跃跃欲试,表示有兴趣认购3亿美元。
此次IPO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持股21%,王兴及美团持股24%。但由于同股不同权机制,李想仍拥有72.7%的投票权,将理想汽车牢牢地攥在手中。
理想开跑
从王兴及美团的持股比例不难看出,王兴非常看好理想汽车及李想。自去年8月起,王兴与美团领投C、D轮融资共计8亿美元。作为理想汽车背后的支持者,王兴多次在饭否平台为李想发声,称其为少有的能ThinkDifferent的人,顺带秀了自己新购入的理想ONE。
但是王兴的高调也没少为理想汽车拉仇恨。今年1月,王兴在饭否平台称,国内汽车企业最后只会剩下“3+3+3+3”家车企,最后一个“3”指的便是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背后分别对应美团、腾讯、阿里三方,完全忽略了今年上半年销量第二的威马。王兴还吐槽特斯拉“可能没有理解电动车和电车的区别”。
投资理想汽车实则是美团对出行领域的布局。在网约车市场,美团虽略有尝试,但与滴滴烧钱大战一场后,美团最终将美团打车打造成聚合平台。在共享单车领域,美团通过投资摩拜入局,但寄予厚望的摩拜反倒成为美团的包袱,每个月亏损近5亿,最终以美团单车取而代之收场。两次折戟出行领域后,美团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完成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布局,这个新的突破口正是理想汽车。
目前看来,王兴的选择是正确的。招股书显示,年理想汽车实现收入2.84亿元,其中汽车销售2.81亿元;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8.52亿元,其中汽车销售8.41亿元。
理想汽车今年收入大幅增加是因为去年底理想汽车首款车型ONE才开始量产,仅用了半年时间,理想汽车便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一万辆交付记录。理想汽车的下一款车型仍为大尺寸SUV,预计年面世,届时理想汽车产能将成倍数增长。
不过和所有造车新势力一样,理想汽车同样没摆脱亏损。及年,理想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和24.38亿元,合计接近40亿。年一季度亏损幅度收窄,仍高达万元。
同为造车新势力,但烧钱之处各有不同,蔚来烧在用户口碑上,理想汽车则烧在研发上。招股书显示,及年,理想汽车的研发和销售费用分别为7.94亿、3.37亿及11.69亿、6.89亿,比例接近2:1。
李想在朋友圈表示,“理想汽车超过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万拿到上万的订单。”
正是因为李想的抠门,他才有底气说,“理想汽车只要10亿美元就能实现盈利。”事实证明理想汽车已实现了毛利率的转正。招股书显示,年、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分别为-0.03%、0.8%、13.3%。
此外,理想汽车的今年第一、二季度现金流分别为-万、4.5亿,已由负转正。截至6月30日,理想汽车账上的现金及短期投资为37亿,理想称预计能够满足未来一年的营运资金需求。
小鹏紧跟
成功上市后,理想汽车将打开新的融资渠道,进而加大研发投入及扩张,以向蔚来汽车发起挑战。
上市的好处不言而喻,这一点从蔚来的转变上就可以看出。年的蔚来跌落神坛,创始人李斌被称作“最惨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蔚来经历了严重亏损、股价暴跌、融资碰壁、濒临退市,但登陆资本市场带来的融资渠道扩充还是给李斌带来了翻盘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蔚来先后获得了4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安徽合肥政府超过70亿元的投资,以及安徽省六家银行亿元综合授信。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了蔚来国内造车新势力龙头地位。
蔚来涅槃重生的同时,资本市场也掀起新能源汽车狂潮,蔚来股价半年翻了3倍,理想汽车恰逢此时上市因而提前完成认购,估值暴涨。紧随其后传出上市消息的是小鹏汽车,计划融资5亿美金,最快在第三季度完挂牌上市。
从融资来看,小鹏汽车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迄今为止小鹏汽车共完成8轮融资,合计亿元。最近一轮融资距今已过去半年,在C轮4亿美元的融资中,何小鹏个人出资占了大半。登陆资本市场、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肇庆自建工厂已于今年5月完工,小鹏花万购得的汽车生产资质,让其成功摆脱了对代工的依赖。
向前看,蔚来、理想已经开跑;向后看,烧光融资造不出车的拜腾们已经凉凉。当然也有在努力追赶,筹备上市的小鹏、威马们,可以预期未来中国智能汽车赛道会更加热闹。
美国创新,日本小步碎走,韩国半路截胡美、日、韩在世界产业格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实力不俗且各有千秋。
美国善于科技原始创新,属于产业颠覆性大杀器。日本善于把科技转化为产业,属于小步碎走式改善楷模。韩国善于半路截胡,属于揪准时机野蛮发力的小子。
中国是啥情况就不说了。
1/美国善于颠覆式创新,但产业发展功力尚有空间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第二、三乃至第四次工业革命,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以说90%的科技基础发明都在美国。不论以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奖项得主的数量、科技论文的数量以及引文质量衡量,还是以海外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数量或者大学创办高科技公司的数量衡量,美国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战”期间以及随后的冷战期间产生的一系列最前沿的新技术成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如电子计算机、商用运输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卫星通讯、核能、抗生素、杀虫剂、新材料、数控机床以及现在人人离不开的互联网等,重大创新成果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造就了现在的科技美国。
美国人崇尚英雄主义,喜欢西部牛仔,喜欢独来独往一招致胜。美国人喜欢搞发明创造,推崇0到1的跃变,乐于颠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就拿现在的硅谷来说,它是美国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发源地,但那里的人们不一定尊敬市值高、规模大的公司,因为那是把1复制到N的公司。所以美国建国多年就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与国民推崇0到1情结不无关系。
美国科技创新尤其如此,从近至远来说,乔布斯颠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使用习惯,开创智能手机时代。
年,肖克利与另两位物理学家共同发明了晶体管,这个用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成为电子工业的强大引擎,后来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IC),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互联网始于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校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
年,在北卡罗来纳州,怀特兄弟的飞机在田野上空虽只飞行了短短的12秒钟,这却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跨越,是这对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兄弟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年,麦考密克联合收割机的发明第一次大规改变了农民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前1个农民养活4个城里人为可以养活78个,大批农民进城从事工厂工作,极大加速了美国工业化进程。还有电灯电话、计算机、微软操作系统、激光、核能、航天等等,哪一样不是开天辟地的科技成就?
不仅科技创新,管理模式上创新亦如此。年福特将汽车流水线生产带入工业领域,从此流水线进入世界各个角落,创造了新的生产模式。亚马逊颠覆生产链模式,推动生产链业务向网络模式转型。Facebook颠覆人际交往模式,给人们一种更直接更快速更有广度的传播平台。
美国科技诚然很强,但是把科技转化为产业,对产业细酌细研,其表现出的耐心与科研相比就明显不足,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晶体管产业。
年,肖克利与另两位物理学家在贝尔实验室共同发明了晶体管,贝尔实验室放弃了自己生产晶体管的设想,而把这项业务通过出售产品许可证的方式转移给有关企业。首先得到许可证的有:RCA、GE、Philco、Westinghouse等八家制造电子管的公司。当时晶体管主要为军方服务,导航、飞机、雷达等方面。
在民用方面,年首先用于助听器;年德州仪器公司(TI)制成硅三极管并用它制成第一批晶体管收音机,售价49.95美元。由于市场没有打开,最后都夭折了。
二、半导体产业。
存储器芯片产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主导,英特尔、莫斯特克、德州仪器、仙童等。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存储器厂家登场了,形势急转直下,年,美国昔日存储器芯片老大英特尔彻底退出存储器产业,从中可见日本产业发展厉害之端倪。
三、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曾经一度是美国的骄傲和工业的象征,承载着美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力量的追求。20世纪20、30年代,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共同发力,将美国变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但是后来由于一系列原因,8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共同向美国政府求援,寻求国家救助。除了福特外,另外两家实在揭不开锅,于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这其中又有日本的功劳。
美国只知创新而不知改进,就无法在工业领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三个典型产业的衰败都有日本的影子,下面就谈谈日本。
2/日本善于持续改善,科技产业化尤其拿手
日本,二战战败以后,人民生活困难,国内百废待兴,能吃上一口饭、住上不漏雨的房子就是幸福生活了,所以生存是第一要著,当时的日本没有奢侈的资本。
美国追求高精尖,设备、资金、环境高大上,日本则因地制宜,讲究短平快,以人为本,靠理念、质量和效率取胜。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体价值观,弱化个人表现主义,崇尚集体成功。日本资源贫乏、地域狭窄且四面临海、民族单一的地理人文特点决定了日本人的勤劳、服从和危机意识。
日语中mottainai和mudada在日本已成为宗教教义般的威力,视浪费为羞耻和罪恶,所以日本人一切活动和产品立志追求极致,囿于早期发展水平与西方巨大差距,跟随、模仿、改变是日本创新工作的一大特征,讲求实用为主,这无可厚非,也一样闯出了一番天地。
日本认为持续小改善是企业获胜的法宝,每天进步一点点,几年后就能达到事业顶峰,美国与日本之间创新观念比较用兔(创新)龟(改善)赛跑最恰当不过了。日本科技创新不足,但善于把科技转化为产业,对产业细酌细研,其表现出的耐心和毅力让世人敬佩。下面还是以同样的例子说明。
一、晶体管产业。
年,索尼公司向西屋电气公司购买了晶体管专利授权,在战后外汇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反复向通产省汇报说明,6个月后才被批准拿出宝贵的美元外汇去购买。
当时的收音机都是真空管的,又大又费电,且寿命短。索尼公司立志用晶体管技术研发出便携式收音机。在贝尔技术的基础上,索尼发明的“磷掺杂”法研制出了高频晶体管,年,索尼首台晶体管收音机制造完成,年,可以“袋携式”(装在口袋里)收音机制造成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袖珍收音机、随身听WALKMAN、小型电视机、手持录像机等畅销全世界,60、70后的人估计对索尼电子产品还是印象非常深刻吧!音像消费电子产业就是日本把一个不起眼的晶体管技术产业发挥到极致的典范。
二、半导体产业。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全部掌握在英特尔、AMD、仙童半导体等美国厂家手中,%是美国主导。
年,日本政府批准半导体芯片计划,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五家企业联合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计划实施4年后,日本取得上千件专利,一下子缩短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随后美国的噩梦开始了。
年,日本攻下全球30%的市场,年份额达到50%,不仅价格低,还发现美国最高质量的存储芯片比日本最差质量的还要差。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六位,在前二十名中占据了十二位。日本在半导体行业的雄厚实力,称霸全球,直接导致年英特尔退出DRAM存储业务,其他厂家也陷入亏损。
日本人只要弄懂一项产业技术,后面就没有美国人什么事情了。
三、汽车产业。
日本的汽车产品和生产技术可谓是全面师从于美国,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国汽车产业从80年代开始被日本打的稀里哗啦、稀里糊涂地丢盔卸甲,并且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秋天,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研究项目的结束,一本《改变世界的机器》书籍发表以后,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系统和以日本丰田为代表的精益管理系统相互竞争的故事才开始浮出水面。
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源于福特汽车流水线,在添加了准时化、快速换模、零库存和全员改善文化后,最终以精益管理系统(以丰田汽车为代表)击败传统大批量生产系统(以福特汽车、美国通用为代表),从那时起,丰田精益生产模式随即风靡全球。
这其中将日式改善展现的淋漓尽致。日本在把构想转化为现实方面,确实拥有卓越的创造力,不得不佩服。松下有一款电饭煲,它要求每一粒米要在锅中能跳舞,以便充分煮蒸,煮出来的米饭直接可用于寿司,这个电饭煲有多项专利,这就是日本追求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典范。
所以很多外国人到日本购买电饭煲、马桶盖以及身上背负12把菜刀就不足为奇了,都是对高品质高质量产品的向往。我们毋需抨击,应该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正道。
日本敢于在美国企业看不上眼的边缘产品领域进行创新,最终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一直坚持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临界点。
3/韩国善于半道杀入,找准时机逆势发力
韩国的科技、产业底子比较薄,但是它善于把准时机,一旦介入,一定是倾其所有,力争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顽强的民族。
一、造船产业。
韩国造船业走的是密集投资,技术引进消化、人才内培外引,政策优惠,大举进入的策略。韩国造船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政府把造船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发展,年颁布了《造船工业奖励法》,年颁布了《造船工业振兴法》,年起,政府将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
韩国现代造船伊始,送多名技术人员到美国、法国、丹麦、挪威、日本造船先进国家去学习进修,教育培训费用一度占到销售额的3%。造船图纸、资料全套引进英国。还向法国购买造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资料。研发费用每年增长40%。
另外三星重工、大宇造船、韩进重工也无不如此。在高端造船领域(LNG船),现在依旧是韩国领先。尤其是韩国的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基本垄断了高端造船业,连日本人也挤不进去。
LNG高端船型所需的核心技术指标“蒸发率”,中国船厂造出来的是0.1%,而韩国是0.07%——0.03%这种细微差别之处,正是多年研发投入、技术投入所拉开的差距。
韩国造船企业曾一度在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占有7席,斩获全球造船订单的4成,排名世界第一位。即使现在,也是处于世界第一、二的位置。
二、半导体产业。年,三星才开创了半导体事业部。当时半导体产业一直是日本的天下,连发明了DRAM的美国英特尔公司都招架不住日本的竞争,不得不退出这个领域转向CPU。但是三星坚定要发展半导体业务,花巨资在世界网络一流人才,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尤其是得到了IBM、英飞凌、飞思卡尔等美国企业的支持(估计一方面美国怕日本一家独大,同时也是报日本一箭之仇)。
三星在不得不忍受多年亏损的条件下,在自身的努力下,经过十年,最终年在动态储存器领域以及年在整个半导体储存器市场登上世界首位,硬是把日本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至今也是世界第一。
三、液晶产业。
韩国企业在介入液晶产业前,这又是一个日本企业主宰的世界市场,但韩国觊觎已久。
韩国三星发现液晶与半导体储存器的技术结构非常接近,于是成立了液晶事业部,专攻TFT-LCD。所走的路数跟半导体产业一样:逆周期投资,野蛮介入。
在液晶产业-年进入第二次衰退期里,以及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企业纷纷缩减投资,处于保守状态。但韩国三星、LG、现代等却大举逆势投资,不计亏损,采取进取性投资策略。他们从美国OIS公司获得技术许可,周末把日本由于经济危机时产业收缩冗余下来的技术人员高薪请到韩国,认真学习请教。
终于,年,三星、LG在全球平板显示器市场列在第一、第二位,又一次成功逆袭老大哥日本,日本算是在同一坑上摔倒了两回。
四、汽车产业。
韩国是出了名的“只买国产货”,特别是在汽车上表现得尤为彻底。站在韩国大街上,全都是现代、起亚、大宇的车子,能够看到一辆外国品牌汽车,算是中奖了。韩国凭借的也是一股不服输的毅力和民众的支持,汽车产业在国内经过失败、锤炼、再失败、然后成功,经过时间、技术、经验原始积累以后,再杀向欧美市场,从而占得一席之地。
韩国产业野蛮式逆增,靠的是坚忍和聚焦发力。很多产业发展基本都是瞄着日本,近水楼台好模仿。刚开始依葫芦画瓢,引进技术、人才,很多抢的都是日本的资源,最后超过日本,有的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如造船、半导体、液晶等。
4/中国善于上下左右并蓄,属于产业价格绞杀机
中国是啥情况真不好说。一般的说法是,中国善于把产业做成白菜价,属于集众家之长、上下并蓄的主,搞的做企业的都不开心,但消费者喜笑颜开。
一、互联网产业。
网站起源于美国、发扬光大于中国。马云的淘宝以及支付宝模式、网购和移动支付模式颠覆了人们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颠覆就是重大创新。马云的创新省却了人们的购物时间,节省了实体店场地,节约了国家现金钞票印刷、运输、储藏的成本。请问这种行为模式的改变,有什么技术创新能与之匹敌?
在互联网产业发展浪潮中,中国跟的还是比较紧的。诸如此类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还有很多,部分详见下表。
中美互联网产业公司对照表
二、高铁产业。
高铁技术的成功,足以说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化为己用并且后来居上的可行性。4年,我国引进德国、日本、法国的高铁技术,经过消化和改进,短短十几年,就成为了中国高新技术的一张靓丽名片,反过来成为当初学习对象的最大竞争对手。
在这一点上,“高铁模式”与“汽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汽车行业的做法是成立合资公司,然后由外资企业导入技术,由合资企业进行生产,然后再占领市场。当然中国人也确实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汽车技术,但主要局限于制造技术,而不是研发技术。如果合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而仅仅是制造能力,那么这个合资公司就只是技术导入方的生产代工厂。
三、5G通信。
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最为成功的代表。一般我们只知道华为是通信行业先进技术的化身,却不知道人家在管理上也是经历过一番“凤凰涅槃”。
华为在年到8年,在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拿出几十亿元请IBM推行IPD、ISC体系。请美世咨询公司开展组织结构设计,请普华永道、毕马威开展集成财务体系变革,请埃森哲开展销售管理体系变革(CRM)。还有,任职资格体系则来自于英国国家职业任职资格体系,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是德国国家技术应用研究院做的,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做的,股权是韬睿做的……从此,使华为的研发、生产、营销、供应、财资、服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走向了科学管理的套路上,正确的路径必然导致正确的结果。
华为管理从此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为后面华为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级企业起到了极大的主导作用。
四、液晶产业。
和汽车产业一样,被外资企业诱杀的还有电视机显像管产业。
年到年,中国大地掀起一股引进显像管产线热潮,谁没引进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咸阳彩虹引进东芝和日立生产线;北京引进松下生产线;上海永新引进东芝生产线;南京华飞引进飞利浦生产线;东莞引进三洋生产线;佛山引进法国汤姆逊生产线;深圳赛格引进三星生产线,湖南曙光引进LG生产线......孰不知,这些都是国外将要淘汰的过时技术,他们认为液晶面板必将替代彩管CRT产品。
到了21世纪初,看似占据世界第一的显像管电视产业全部亏损,国内八大彩管企业几年之内全部倒闭,几乎是片甲不留,一夜回到解放前,如同20年前彩管产业化前的当初,甚至还不如。
这是国外企业对中国企业的一次诱杀。令人唏嘘的是,当初削减脑袋却依然引进不了彩管生产线的北京电子管厂(现称京东方),却在液晶面板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是液晶产业的“华为”。现在华为、苹果、小米手机都用的是京东方屏,如果没有京东方,不知道三星屏的价格会涨到什么地步!
五、施工机械产业。
盾构机问世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其始于英国,发展于日本、德国。以前中国隧道施工清一色的国外货,价格非常昂贵。6年12月12日下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行2号”盾构在沪制造安装完成并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国产盾构机的价格比国外同等产品低三分之一。
建筑施工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参与日本福岛救灾,三一重工62米泵车是日本国内有史以来臂架最长的泵车。实际上,在三一62米泵车到达福岛核电站之前,一台国外56米泵车刚好从海上运往日本,但在东电公司试用的过程中,由于臂架不够长,只能“望洋兴叹”。臂长增一米,难于上青天。
臂架技术是混凝土泵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以前一直掌握在德国人、美国人手中。三一通过艰苦的自主研发创新,终于在年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臂架泵车,这也是中国的首台泵车,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经过十年的发展,三一泵车臂架从37米延伸至72米,以三一为代表的国产泵车已完全取代进口,三一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基地,年产泵车达余台。
7年,三一的66米泵车创造了最长臂架泵车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个吉尼斯纪录。两年后,三一泵车刷新了自己创造的这一纪录,臂架长度增至72米,该台泵车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臂架长度世界第一和泵车混凝土输送量世界第一。至今,这一纪录仍无人打破。
5/结语
美、日、韩、中四国在产业发展中各有千秋,与各国国民特性、国家国情、世界经济、政治环境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从中可以细细品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海科技大学与河南科技大学,新近崛起的实力派大学,未来可期第一轮双一流评选,上海科技大学刚刚成立,而河南科技大学未能入选,几年过后,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临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校的发展现状。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学校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年底基本建成,年全面投入使用。
学校规划建设一支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目前已选聘位教授(特聘教授位,常任教授到位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
学校、、年面向14省市分别招收了、、名本科生,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名本科生。年学校招收了首届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年学校首次独立自主招收名研究生,年学校独立招收了名研究生。年上海科技大学面向全国17个省(市)选拔招录了名本科生,招录了名硕士研究生和名博士研究生。
年6月,学校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约37%选择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5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15人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51人进入全球TOP高校深造,占总毕业人数的28%。约36%的毕业生选择在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约27%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工作单位包括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2年,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余亩,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1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4万人。学校涵盖理、工、农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1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入选国家、地方“一流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院士工作站78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有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等17人。
上海科技大学发展迅猛,后浪汹涌
1、在最近出炉的《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科技大学位列全国“双非”(非“双一流”)高校第二名,仅次于南方科技大学,领先于深圳大学、扬州大学一众实力强劲的大学。
2、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国内“双非”高校中最强的;相比于南方科技大学,也仅仅是在高端人才以及科研水平方面稍显乏力。
河南科技大学获得洛阳市支持双一流建设
近日,省委省政府在支持洛阳建设都市圈,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方面不断发力。在高教方面,提出把支持河南科技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列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河南科技大学迎来了学校建设发展历史上难得的机遇。
总结
1、上海科技大学起点高、发展快,目前虽无双一流之名,但经过5-10年发展,必将拥有双一流之实。
2、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优秀地方实力派大学已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号凯斯汀三合一动力总成对接会
陆道云,上海莫弥济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动力电池
南秉基上海莫弥济海外部经理
张学*清之华集团CEO电机控制器专家
葛欣光山东双华易驱智能制造研究院
爱司达智能制造(江苏)有限公司副总张常飞以及助理
刘阿勇太仓凯斯汀公司铝合金精密压铸件
京轩汽车技术服务平台创始人王庆朋
京轩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孟超
胡崇洋赞华集团项目经理灵活用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