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这部中国制造吵翻了天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

一座老牌工业城市。

年,来自中国福建的一架私人飞机,异常频繁地到访。

飞机的主人来去匆匆,国内一堆事要处理,但又不能不来——

他在这里投资10亿美元,而年,别说回本了,光是前10个月的亏损,就有万美金。

更让他头疼的是,工厂面临11名工人的指控,称工作环境不安全等等。

甚至,他的美国公司前副总裁戴维·伯罗斯,也把公司告上法庭索赔44.2万美元,罪名包括欺诈、违约、诽谤和歧视。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焦头烂额。

一边说他们未经培训就被要求做危险工作;化学药品的提示标签是用中文写的;和中国管理者交流不顺畅,不得不使用手机上的翻译APP......

一边干脆直说:该工厂生产力远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有些工人上班就是磨时间;解雇他们是不尽职,浪费我的钱。

一场经济冲突。

也是一场文化冲突。

《纽约时报》刊文《俄亥俄州中国工厂内的文化冲突》

谁是谁非?

好在,有一部异常冷静中立的纪录片,可以作为我们评判的依据。

那个拥有私人飞机的福建富豪,是曹德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的董事长,以22亿美元财富身居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位。

决定买下代顿工厂时,他请了当地两个纪录片导演,史蒂文·博格纳尔和朱莉娅·赖克特,本来想拍一个“那样式儿”的企业宣传片。图源:福耀集团宣传片结果呢,俩老美不干,说我们不会拍这路东西,您另请高明吧。

左朱莉娅·赖克特,右史蒂文·博格纳尔

曹老板也是豪杰,大手一挥:让他们拍想拍的。俩人在福耀美国工厂愣蹲守3年,累积了小时素材。初稿被奥巴马夫妻相中(没错,观海同志不干美国总统之后,开了个影视投资公司“高地制片”),出资制作了这部纪录片。俩导演也给力,片子送到圣丹斯电影节,直接拿下最佳纪录片,各路媒体一致好评:《纽约时报》:扣人心弦《IndieWire》:史诗般影响广泛《CinemaScope》:最具吸引力的纪录片之一

甚至有媒体直接喊出: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头号选手。

经过前几天网飞买下版权上映后,全世界刷屏。

估计很多人已经听说了,就是它——

美国工厂

AmericanFactory

1

东方救星

在轰轰烈烈的工业时代,代顿是美国东北工业重镇。汽车,是代顿市的骄傲。曹德旺造访代顿时,欢迎仪式前当地政府专门安排他参观代顿市的工业遗迹——在代顿市投产的各型汽车。福耀美国工厂原址,就是通用汽车的一家装配厂。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代顿市3.4万人失业。代顿总人口不过区区80万,抛除老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你想想代顿拢共能有多少劳动力,3.4万人失业又是什么概念。说完蛋了一点都不夸张。

两位导演接到曹老板的大活儿之前,刚好就在这座工厂拍摄40分钟短片《最后一辆车:通用王国的破产》,部分素材被直接拿来做了《美国工厂》的片头——

工人们在美国东北的大冬天里,站在雪窝子里祈祷。

祈祷也没卵用。

到了期限,工厂还得关闭,当值的最后一天,工人们噙着泪水,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意离开。

不愿意更没有卵用。

工厂还是停止了运转,这座曾经承载着他们祖辈、父辈无限荣光的工业文明遗迹,迅速萧条衰败地像人类灭亡之后的世界,清冷枯寂得让人发寒。

多名工人,一夜之间失业。海报中的白人大姐吉尔,和黑人大叔鲍比,就是其中之一。鲍比一年半没有任何收入,坐吃山空。吉尔更惨,没了收入,房子让银行收走。寄居在妹妹家的地下室,除了电视和床头柜,剩下包括床在内的所有物品,全都是妹妹家的。

然后。

福耀来了。

带着直接提供的多个工作岗位,以及加上供应链在内的其它多个工作岗位来了。

名字特好听:福耀美国。乍一听跟红脖老美整天挂嘴边的那句话似的:GodBlessAmerica。

老鲍比有了新工作,恨不能跪下感谢上帝。

吉尔从妹妹家搬走,租到一间美金月租的小公寓。

福耀的政策是一个中国员工,负责教一个美国员工。蜜月期的中美员工,和谐有爱其乐融融。这么说吧:整个代顿市,是拿福耀当救星的。福耀美国开业剪彩,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全来捧场,甚至来了个参议员。市政府甚至专门把一条路的名字给改了,就叫“福耀大道”。剪彩仪式上有个小插曲——参议员演讲一通彩虹屁之后,说了几句话:最后一点,我知道这里很多工人努力组成工会,在这家伟大的公司增强他们的声音。俄亥俄州有着工会和管理层共同进步的悠久历史。负责剪彩仪式的福耀美国副总裁戴维·伯罗斯,也就是后来把福耀告上法庭的那哥们儿,当场就懵了,原计划里没这段词啊?!气得他直接爆了粗口:他以为他是谁?!(Whothef**khethinkheis?!)我要用剪彩的剪刀把这傻鸟参议员的头剪掉

戴维为啥这么大火气?

有必要先说下美国工会,这玩意儿杀伤力有多大呢——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成立于年,现美国最大独立工会。一开始,这是个正经组织,为工人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年间组织了一系列罢工、静坐等活动,最终通过与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谈判,为工人争取了一系列权利,如加班工资、带薪假期、医疗保险等。

但后来就扯淡了——

要想成为UAW会员的工人,得把年收入的5%上交给他们当会费。

工人凭啥给要这帮人这么多钱呢?

因为这帮人特别能“战斗”,能帮工人把这5%赚回来呗。经过这帮人组织的闹事(罢工+暴力冲突),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倒闭前,工人包括福利在内的时薪为73美元,比日本车企的美国工厂高出近20美元。并且,工人每年的薪资有固定涨幅、享受优厚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等等,甚至家属也有……这些还好,关键在这:工人们之所以愿意交那么多钱,是因为UAW会跟工厂“争取”到一个神奇的合同——失业工资。就是你失业了,工厂还得付你95%的工资。甚至还有更扯淡的特殊情况——因为亏损,通用不得不关闭俄克拉何马的一个装配工厂,但因先前工会与工厂的合同,通用还必须无条件地为名没工作了的员工付……全!薪!哎,你猜猜如果上不上班挣得差不多的话(就只差5%),有多少人会卖力?UAW的工人们丰厚的福利待遇,为汽车三巨头带来沉重的人力负担,在面对日本汽车品牌的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三大汽车公司业绩迅速滑坡。最终,克莱斯勒和通用没能爬出成本黑洞,先后于年4月30日和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UAW活动企业的天敌。曹老板哗哗哗掏出10亿美金来投资,当然知道现在变味了的UAW多可怕。投资之初就明确摊牌: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福耀美国招聘宣讲也明明白白说了:-这是家工会化的工厂么?-不,我们不是,我们也不希望是。但我们承诺我们会善待员工。千防万防啊,像是闻到腥味的苍蝇似的,UAW还是钻了进来。不仅在福耀美国的工厂门口,甚至钻进了车间。

2

西方朋友

福耀确实想方设法照顾美国工人的情绪。办公楼大厅装修,中方负责人说:我们准备挂两幅画,一副咱们的国画,一副美国的油画,这样看起来我们是一家中美合……曹老板摆摆手笑着打断:全挂美国的,这个时候,不要去刺激他们。在美国办厂,就把自己当美国工厂来办,曹老板有魄力。中国工人开工前也先培训一波美国文化,努力跟工人们学两句英语,上了流水线,还尽量挣扎着连比划带挠头地说几句:贼斯忆斯呃呃呃呃呢啥来着。情怀做得很足。但是吧,商业社会,谁跟你聊情怀啊,有这闲工夫套点真金白银不好么——美国工人很快就发现了,不行啊,在福耀赚得比以前在通用可少多了啊!玻璃检查员肖尼就透露过自己的具体薪资:我在通用的时薪是29美元,在福耀?12.84。以前我孩子要买一双运动鞋,我想都不会多想就买,现在?不会了。肖尼在福耀的工资比以前少多少?财迷肉叔算过,每天8小时,每个月工作22天,肖尼少赚.16美金。吉尔也说了:我觉得他们不够尊重人,对于努力工作的员工,你就应该升职加薪,哪怕时薪只加1美元,那也是对努力工作的肯定。曹老板为啥不愿意撒币?呵呵。人老曹来美国又不是做慈善的,人家是来赚钱的啊,曹老板就没见过这种工人:上班期间,在流水线上边干活边聊天。上班上到不太爽了,吉尔会开着她的敞篷叉车,对着垃圾箱发泄。好不容易造出玻璃来吧,质量还不过关,一碰就碎。

你还不能说他们,一说人家就不乐意了:

我又不是没干活!你以为我想干得慢?我已经尽力了!

你说曹老板吐血不,毕竟他以前见多的工人是这样的:

准军事化管理,勤奋努力,一条流水线,日产片合格玻璃,而不是一堆千把块废品。不戴防爆眼镜、防割手套直接分拣报废玻璃。

技术还好说,不会可以学嘛,这不是带着中国师父来的嘛。哎,你还真别说,问题就出在这——没法教。语言沟通。这是致命伤。翻译就那几个,班组工人却有那么多,跑动跑西地翻译根本忙不过来。翻译软件效率又太低。再加上双方的成长环境不同,中国人习惯低头做事,美国人习惯做好点事你得鼓励一下。美国工人觉得中国工人冷冷的沉默,是不尊重他们。久而久之变成了什么?变成了我嫌你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还要我一点点地说?变成了你嫌我冷:明明直接跟我说就可以了,为什么沉默地干完甩我脸子?就像这场推诿扯皮,双方都委屈:

美国工人:他突然就开始吼我。

中国班组长:不是,为什么有问题她不知道说?

美国主管:你要跟他沟通,说你需要帮助。

美国工人:我说了啊!

中国班组长:????

委屈多了,就变成了更可怕地攻讦:

他们只是过来告诉美国人要做什么,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扭头就走了

我们的主管全都是中国人,他们不给美国人任何上升空间我看到一个中国人往码头后面的排水沟倾倒化学试剂最后气到什么程度呢,双方各自爆粗。中方的班组长:我不管他们他X的怎么样,你爱告我随便去告他X的。反正我们那边怎么样这边也他X的怎么样。周六全都给我滚进来加班他X的。那个起诉福耀前副总裁戴维,还开了个双关段子。这个必须既懂汉语又懂英语才能看明白的段子,大概是这段文化冲突的最佳注解:你不爆粗口的话就读不出“福耀”这两个字。YoucantspellFuYaowithoutF-U.

3

第三者

UAW如期而至。

了解了UAW的战斗历史,你就知道他们有多喜欢劳资双方矛盾了。

有矛盾的地方,就有UAW。

《美国工厂》相当长的篇幅,就是福耀美国和UAW之间的战斗。

你还别说,UAW组织者的嘴炮确实无敌,那一叭叭起来跟freestyle似的,一个个上去轮流演讲,气氛嗨得啊,知道的知道这是演讲,不知道的光看图搞不好会以为是地下八英里的rap比赛。

工人和劳工运动建立了美国

是这些让美国伟大起来的

我们70年前就打过这些战役

工人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纷纷开始诉苦,越诉越不对劲,不行啊工友们,我们不能光诉苦,还得想办法把我们应得的钱(和UAW会费)要回来啊!

最后就变成了,谁也不想找出解决方案,双方只揪着对方头皮非要论个谁对谁错。

双方矛盾不可开交之后,美国劳资关系委员会发起仲裁,如果过半福耀员工投票同意UAW进驻,福耀美国就不能阻拦。《美国工厂》最大的“戏剧冲突”,就是围绕这场投票展开的“战争”。双方都卯足了劲。UAW的会员们举着牌子站在工厂门口,对着来往车辆呼喊、走进车间鼓动、准备带头罢工。以UAW以往的经验来看,资本家特别怕这一套,往往不需要等到投票,就会服软,起码会先让一步给工人增加点工资什么的吧?可惜。他们这次踢到的福耀,不是玻璃,是铁板。慈善家佛教徒曹老板,对付捣乱的人时,可不是啥善茬。软硬兼施,明暗两手——硬的:快刀斩乱麻裁了戴维·伯罗斯这帮压制不力的美方高层,换成了既懂美国也懂中国的美籍华人刘道川。软的:花钱聘请劳资关系研究所给工人们讲道理,罢工并不可怕,你们今天罢工,明天公司就能找到人换掉你们;给大部分工人涨薪1美元/小时(换成人民币就是元/月);请最优秀的员工免费旅游。不光这些,还有暗招,比如:你不是磨洋工等着UAW拯救么,行,我在你工作岗位上再招一个人。一份工两个人做,你绩效肯定完不成,完不成我就能正大光明开掉你(当然这话福耀不不明说,只执行)。总之,就是两个字:想进来?没门。UAW可以用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如果UAW能给我们的工人付钱,让他们坐着听完他们的宣讲、鼓吹,那是UAW的权利,尽管去做好了。但是在我们的厂区,在我们的工作时间,就得由我们说了算。工人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福耀不是离了你就不行啊!你看不上12.84美元的时薪,有人看得上啊对不对?我明白,有时候你是需要有个工会但现在有人给我一份好工作,开出好薪水,让我每天能上班我不需要有人横插一脚工会唯一会做的,就是留下烂员工而像我们这样的优秀员工就会随波逐流对我有什么好处?最终,投票以票支持工会,票反对结束,福耀完胜。结果上,福耀赢了。根源上,福耀全对么?不好说。跟当地工厂相比,福耀开出的薪资水平,确实低;工作环境,确实没那么安全;工人福利,确实没那么完善。UAW这么一闹,其实最终还是帮工人谋求了待遇上的公正,你很难说这不是一种进步。但。如果仅仅是纪录了这场文化冲突和经济冲突的双重胜败,《美国工厂》绝无可能被一堆顶级媒体称作“史诗”。史诗感啊,就藏在那一场场冲突之后》——

4

史诗

看完《美国工厂》后,肉叔跟老朋友,知乎答主

皮尺长聊天,问他什么感受,他也说就是史诗感。

从何而来?

他举了个例子,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讲玛雅文明的。先是玛雅部落近乎赤手空拳的一次狩猎。紧接着,是玛雅皇帝为了祭奠刚刚落成的金字塔、驱散众神的愤怒,派出大军深入丛林,搜罗弱小部落战俘活祭。分钟过去。一场场残酷的丛林部落战争。一场场血腥的人头祭祀。原始、野蛮、刺激、惊险。

电影超血腥,甚至有人头祭,胆小的朋友……还是建议忍一忍看一看

但最凶险的,是电影即将结束的最后1分钟。

近乎赤身裸体的玛雅人来到海边,西班牙人的舰队从洋面上破浪而来。

就这一个简单的镜头,甚至仅仅是先头部队小船上武士的双手剑、传教士的十字架,就足够你脊背发凉。

在坚船利炮的铁与火面前,前面那分钟玛雅人的石器冲突,荒诞得像是纯粹的搞笑。

《美国工厂》有一个跟《启示录》近乎一致的结尾。

纪录片的最后,是这样的:

工会的硝烟散尽后,原本人挤人的厂区,换成了一架架机械臂。冰冷,高效,精准,不需要交流,更不会出错,更更不会涨薪。就像《启示录》的结尾,越是详尽地展示玛雅文明的丛林游戏,越显得他们在大航海时代下的不堪一击。那。当海面上西班牙人的战舰,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美国工厂》越是详尽地展示工业文明中的劳资游戏、文化冲突,是不是也会在自动化浪潮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史诗感究竟为什么总让人有种彻骨之寒。可不就是这样么——在下一个时代像是滚滚铁流一般碾压而来时,根本不在意前一个时代里谁对谁错。甚至前一个时代……

哪怕是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过是一地蒜皮。

哪怕是最响亮的声音,也就只是一声叹息。

我这边本来有一个人嘛,现在都没人了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用机器)把这四个人取消掉

其实那个片尾真的好惊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jg/9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