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汽车行业怎么了

年已经接近尾声,对于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和所有汽车行业相关的人来说,是寒冬吗?年的时候,人们以为销量下滑,汽车行业步入寒冬,但即将谢幕,人们惊愕地发现,只是初秋的萧瑟,才是真正的寒冬腊月。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年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集团都开始不遗余力地开源节流。在新能源领域开辟新市场,在众多细分领域发力。在节流方面更是加快裁员的步伐,不仅是为了能恢复盈利、应对转型,更是为了生存。

但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只靠开源节流还是很难走的太远,所以很多企业开始抱团取暖。大众与福特联合,着眼大尺寸商用车型及中型皮卡市场;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启动合并计划。这些举动让人想起了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奔驰与戴姆勒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这次换成了吉利,吉利牵手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而且在年,伴随着合资股比开放,中国的汽车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市场的洗礼和冲击。比如宝马集团以3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随即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中占股75%。无论是抱团还是增持,这样做不无道理。在整体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销量排名靠前的车企,比如销量第一名大众,今年1—9月份的累计销量已经远远超过第二名。这就足以说明马太效应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加剧。而自主品牌在这种情况下,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人们喜欢在行业颓势出现的时候抱大腿。一些人的从众心理会让他面对销量较差车型时,觉得没人买的车一定不行。所以在销量低迷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在享受优惠的情况下,买同级别销量更好的、更贵的、更有品牌影响力的。这时或许能靠低价、补贴打开市场,但这也许只会短时间见效。国五到国六的切换,增加了各大主机厂和经销商清库存的压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的消费者从中获利,毕竟降价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下半年销量的疲软也可能与上半年的清库存有关系。毕竟在上半年,各厂商开启疯狂的销售模式,这也透支了下半年的用户购买意愿,7月份之前市场或许看上去有所提振,让人们看到了走出寒冬的希望,但是市场和购买力的透支,让下半年举步维艰。再加上新能源汽车领域补贴的调整,让新能源汽车举步维艰。一边是因水氢汽车出名的杭州青年汽车破产,一边是造车新势力未实现量产交付,销售、融资难度增大。各大媒体也开始出现诸如“寒冬裸泳”“何去何从”的标题。年也许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一些车企也遇到了车生低谷,但是小懂殷切的希望,年,请对中国汽车行业好一点!往期回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xw/5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