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跟不上,自动驾驶怎么可能靠谱

美国时间17日晚,一辆无人驾驶的特斯拉在得州撞树起火导致2人丧生。据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报道,警方调查后发现,车祸发生时,事故车辆并非人工驾驶。特斯拉尚不具备L4以上无人驾驶能力,驾驶员依然要为这辆车的安全最后兜底。

目前各种强调“真无人”驾驶的测试视频屡见不鲜,但如果驾驶员真的消失了,车辆本身能否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兜底?视频里没有答案。

德勤《年全自动驾驶行业报告》显示,行业更看重“提供先进的、高预测性的安全技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安全显然才是衡量自动驾驶技术的最高标准。

如果一台车有4次续命机会

对自动驾驶来说,如果软件代表了武功招数,硬件则是内功。软件能力突出只算完成了一半的技术工作,硬件能力是承接软件能力的基石。

这话用在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上同样成立,再强的大脑算力,没有优秀的硬件配合观察与控制,恐怕只剩干着急的份儿。

为此,滴滴做了两件事,推出国内新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硬件平台,代号“滴滴双子星”。所谓双子星,就是双保险(实际上,自动驾驶过程共有4道保险)。

另一件,是跟致力于打造最安全汽车的沃尔沃达成战略合作。由沃尔沃将向滴滴自动驾驶提供支持转向和制动冗余系统的XC90车型。滴滴是继沃尔沃合作waymo后,首个达成战略合作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能在车型上能做到冗余的车厂不多,沃尔沃是一个,另一个比较主流的是菲亚特克莱斯勒。

除了原车的冗余,其他自动驾驶中三层冗余,全部由滴滴设计完成。

一层保险来自感知能力上的安全冗余。直观来看就是全车长中短距传感器配置高达50个。当然数量如此之多的传感器并不会同时工作,其中一部分只是以备不时之需,提供安全兜底方案。

在单传感器的性能上,激光雷达升至线型号、相机升至8M高分辨率相机、无线电雷达进化出恶劣天下全向覆盖的能力......均属行业顶级。运算上,滴滴采用多测量原理交叉验证的工作方法,好比一个消息源10人知道,肯定比1人知道要可靠。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最直接的变化是滴滴的观测硬件可实现不同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探测覆盖,并且在探测距离上继续突破,不仅能看得更远,还能做到零距离补盲(近处10cm,两个打火机长度)。m外的红绿灯与交通标志,m外低反射率的轮胎都清晰可见。

讲完感知层,再说控制层。控制层相当于人类驾驶员大脑的部分,为了打造最强大脑,滴滴配备了超高算力自动驾驶计算单元,达到+TOPS算力(L4级标准为TOPS),40Gb+/s传感器数据接入,车载以太网架构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低延迟。这样的大脑,滴滴准备了两个,另一个可以在决策控制层出现问题时,无缝切换做兜底防护。

双子星之外,滴滴还有第三层安全冗余,即远程护航中心,可以及时做远程接管。多说一句,远程护航中心的存在,即便在自动驾驶完全应用的那天,也依然会存在,车辆与远程中心的关系类似飞机与塔台。

算下来,滴滴自动驾驶为每辆车总共构建了4层安全冗余。事实上,如果我们去观察任何一种现有人类运输服务,无论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火箭,都会发现,安全冗余设计是一项独立于技术之外,自成体系的专业领域。正如美国科技作家格伦·弗雷施曼在《增量》杂志中描述NASA的服务器冗余时写的,“当你在离家数百万英里的太空时,如果服务器崩溃了,可没有人能听见你恐慌的呐喊!所以对NASA来说,(安全)冗余特别重要,既然可以发送五台服务器到平流层外,他们就必定不会只发送一台。”

再比如,神州十号发射前,工作人员需要为对接机构中的12对对接锁进行解锁分离测试,为确保可靠性,他们安排了多次解锁试验,全部成功,无一故障。尽管如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是采用了冗余设计,为每把对接锁都配备了火工品装置,用以强制分离。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aisilea.com/ksxw/8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