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吉姆.拉宾演奏克莱斯勒《中国花鼓》
克莱斯勒小提琴语录被人批评情绪低落?你需要听克莱斯勒的《美丽的罗斯玛琳》!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予他贝多芬金质奖。-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在他演奏的全盛时代,他是举世瞩目的超级明星,一场克莱斯勒独奏音乐会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盛事。和喜剧明星卓别林和魔术大师霍迪尼一样,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在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面,他与海菲兹相较之下,平心而论,在精准度上的确有其差异。或许是乐天性格使然,曾说“以温水洗手即可保持灵活”的克莱斯勒,疏于练习倒也非意外之事。但其演奏所自然流露的,令人亲近的幽默及感怀,伴以丰厚温暖的琴音,却风靡了无数的爱乐人的心。或许海飞兹在小提琴技巧的如臻化境,永远是后世小提琴家追求学习的典范;而克莱斯勒在诠释乐曲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却也是所有器乐演奏者终身企望,但难以达成的目标。
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运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克莱斯勒不似贝多芬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更近似门德尔松,优裕而平静,他完美的继承了维也纳学派和法国学派的优秀传统,表演清新、细腻、抒情、优美。
迈克尔·拉宾克莱斯勒《中国花鼓》
他创作的著名小提琴作品:
一、中国花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克莱斯勒曾在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迈克尔·拉宾演奏克莱斯勒《维也纳随想曲》
二、维也纳随想曲
这是一首运用了维也纳乡土旋律的幻想小曲,内容相当伤感。一段维也纳古都风采的序奏旋律首先出现,接下来的中段旋律为缓慢的行板,B大调,3/4拍,徐缓的圆舞曲充分表现了小提琴双音和波音的魅力,具有咏叹调和间奏曲风格,之后由序奏材料引出来的第一段旋律再现,全曲结束。整个乐曲的演奏时间仅三分钟。这首小品的演奏技巧虽然极为复杂,内容却很充实,不会给人以特意炫耀小提琴技巧的感觉。克莱斯勒出生于维也纳,也成长于维也纳——这首曲子的中段慢板旋律充满了他对祖国的恋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被人填上歌词而成为《战士之妻的摇篮歌》,直到现在仍有人唱它。
弗里茨·克莱斯勒的小提琴语录
人们过多强调了生理动作的重复练习,对练习中使用头脑控制这一点却重视不够。
肌肉的技巧不完全是发展肌肉本身的事情,而且是使用头脑的问题。
头脑控制和发展肌肉两者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一句话:“技巧实际上是一种脑力活动。”
任何事情关键在于动脑筋。思考音乐、明确如何去演奏,是最重要的。
孩子应该尽早接触好的音乐。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个性,帮助人们战胜将来生活中的困境。
伟大的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不是精通技术!
往期小提琴主题:1、小提琴家列宾访谈丨“没有激情的音乐,就像没有盐的面包”,“勃拉姆斯把我引向了人生的非常深度!”2、海菲兹演奏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3、帕尔曼与林耀基谈小提琴教育丨对于同样内容的提问,两位大师的回答和而不同;4、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5、郑延益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巴赫无伴奏之帝丨不听上十年小提琴,想接受他很难?讲硬技巧他在诸大师中最差,但音乐演绎独树一帜;6、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7、海菲兹谈拉琴丨我从来不相信苦练,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8、郑延益丨纪念胡贝尔曼丨每一位乐迷都应该听听这位怪杰,小提琴真奇妙!9、小提琴教育一代宗师谭抒真丨“在我的一生中一刻也离不开音乐。”10、一张小提琴家西盖蒂在上海的老照片;11、穆洛娃谈演奏巴赫的巨大转变丨“持续演奏和研究巴赫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12、纪念小提琴家内弗丨弗莱什对她说:“你从上天得来的才赋,我是不会碰它的。”13、温暖的琴声丨聆听米尔斯坦最后的音乐会;14、为何从到年,奥伊斯特拉赫在舞台上的演奏都显得非常拘谨、内敛?15、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对小男孩说:“再演奏一次,就像你艺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